守正创新 推动广西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
——写在全区宣传部长会议召开之际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王春楠 李湘萍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时代发展的航标灯,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更是凝心聚力的粘合剂。
2018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突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个重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履职尽责,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激发了强大奋进力量。
立根固本
描绘共同理想“同心圆”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地区的奋进,关键在精神。
2018年,我区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自觉肩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新时代讲习所为载体,召开广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全区理论宣讲经验交流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常态化宣讲,一股股“大学习”“大宣讲”的热潮持续兴起。
南宁市举办“牢记总书记嘱托”情景报告会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阅读分享活动;防城港市把学习宣传工作做到十万山区、海边渔家和边境沿线;北海市在《北海日报》开设“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一周年”等十多个理论专版;百色市2188个新时代讲习所开展各种讲习活动1万多场次……一年来,全区开展宣讲活动16万多场次,直接听众1500多万人次。
同时,全区进一步加强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讲政策》《马克思与新时代》《说事论理》《凡事说理》等理论大众化专题节目受到广泛好评。全区共争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30多项,自治区级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立项250项,并组织在国家级重要党报、党刊推出系列理论文章。
2018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近日,自治区党委召开2018年度设区市党委和自治区级有关机关工委(党委)书记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述职评议会议,为新时代广西汇聚了强大正能量。
同时,我区建立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成功举办首届广西网络动漫大赛,开展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专项治理和“剑网”2018专项行动,进一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管控力。
推动事业,关键在人。2018年,我区正导向、聚英才、练“四力”,首次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举办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培训班,并首次对全区1246名乡镇(街道)宣传委员进行全员轮训,挖掘、培养、储备了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久居兰室,与之化矣。2018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全区命名8家单位为首批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并通过开展自治区成立60周年200位先进人物(集体)学习宣传,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宣传,不断培育文明乡风。
如今,刘萌刚获评首届全国“诚信之星”,王启荣获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樊秋亮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郑志明等40名(团体)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220多万,在全社会倡导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广西正在逐渐建成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标识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精神家园。
聚焦重点
讲好新时代广西故事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集中展示新时代广西的新作为、新气象,我区沟通协调中央(及部分省区市)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新媒体平台统一开设“辉煌60年 壮美新广西”专栏,讲好广西故事,传播广西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广西。
梧州市推出《巨变·梧州》《东融奋进》等大型系列专题采访活动;钦州市开展“海外华文媒体聚焦钦州”“砥砺奋进60载——2018境外媒体看钦州”等主题采访活动;玉林市举办“寻踪·下南洋第2季”大型采访活动,推动蕴含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香”聚一堂,“澳”妙无穷。2018年7月,我区在香港、澳门成功组织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宣传文化活动,让港澳同胞感受到广西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崭新的时代风貌,也进一步拓展壮大了广西“朋友圈”。
围绕“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主题,新华社刊发长篇通讯《八桂大地起春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广西纪实》,稿件被500多家媒体采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制作的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特别报道,在央视《新闻联播》和新闻频道中推出多期节目,浓墨重彩报道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
我区还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手,推出反映自治区成立60年来辉煌成就的大型专题片《壮美广西》和宣传片《相约广西》、广播剧《连心湖》,成为展示广西新形象的绚丽名片。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双献礼”电视剧,《北部湾人家》《沧海丝路》于晚间黄金时段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被誉为“广西时间”。
一张张图片图表、一件件文献实物……我区通过举办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型成就展,集中展现自治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全面反映了广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伟大实践。
2018年12月9日,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壮志飞扬》精彩上演;翌日,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会群众文艺表演《奋进新时代 壮美新广西》隆重举行。会鼓激越、百狮献瑞、天琴弹唱、铜鼓铿锵……所有节目都源于八桂大地厚重的文化积淀,夹着山的气息、飘着水的气韵,真切地表达了广西人民踏上新征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2018年,广西厚植面向东盟的传播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广西广播电视台与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办《中国动漫》栏目,与泰国、印尼媒体合作开设《多彩中国》栏目。2018年7月4日,6名南宁市小学生应邀来到老挝琅勃拉邦新华学校,与该校20多名学生开展“中国-老挝经典诵读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广西日报与60家海外媒体联合推出海外专版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多语种报道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盛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努力打响外宣品牌。
为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扶贫模式,2018年,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工委等部门联合主办“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电视直播节目,通过“党建+扶贫+电商+电视”的创新模式,助力民生保障“壮”起来,人民生活“美”起来。
雕琢精品
擦亮民族文化“金名片”
“尼的呀,尼的呀,美丽的广西谁能不爱它……”多姿多彩的壮美八桂,从2018年的春天向世界发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欢乐邀请。
“唱过春歌唱秋歌。”2018年金秋,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北京开展文化艺术展演展览系列活动。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界人间》、交响音乐会《壮乡和韵》、彩调剧《刘三姐》、桂剧《七步吟》《赤子丹心》、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冯子材》、电影新作《又是一年三月三》……这些彰显桂风壮韵的文艺精品项目,相继在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保利剧院等国家级平台推出,串起广西最诗意的山水、最灿烂的民俗、最多彩的文化。
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广西文化艺术作品展,展出代表广西最高水准的60幅美术精品、60幅书法精品、60幅摄影精品,133件套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织锦、刺绣、铜鼓。广西8家出版社从出版的5万余种图书中精选出200余种优秀图书参展,从不同侧面展示广西各族人民携手共建新壮乡、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斗足迹。
广西的优秀民族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文学桂军”再显风采。广西作家的长篇小说、作品集、诗集,被译成多国语言,在俄罗斯、韩国、法国、柬埔寨等国家出版。其中,朱山坡短篇小说《推销员》进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提名作品。
2018年,全区各地还不断探索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机制:桂林市171家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方位免费开放;柳州市采取“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演出方式,激发群众参加积极性;贺州市积极推进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该市学生江颖先后荣获自治区和全国读书活动演讲暨讲故事比赛一等奖。
守正创新
摁下媒体融合“快进键”
2018年12月,一首18年前广为传唱的老歌《爱我中华》再度热传。这部融媒体作品通过“老歌新唱”,极大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一年来,广西及全国各级主流媒体以新媒体为器,融合了文图音视,线上线下互动,动静态结合,多维度、多媒体传播,一大批生动鲜活的融媒体作品“点燃”屏幕。“广西云”“广电云”融媒体生态系统上线运行,广西日报社“广西云”融媒体短视频作品《柳州融水突围记》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县级媒体是做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2018年,我区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区推进凭祥、东兴、龙州“边境之窗”工程的融媒体平台建设,显著提升边境地区国际传播能力。广西广电网络公司积极参与广西广电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为全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运营维护、内容推送、人员培训等服务。
截至目前,全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并已建成44家。来宾市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均正式成立运行;贵港市集合500多个政务头条号,建成广西第一个政务新媒体矩阵;河池市1个项目荣获中国报业新媒体项目创新奖30强;崇左凭祥市创设“友谊凭祥”中越文双语网站……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四力”践行“看齐”,用脚丈量八桂大地,用心记录伟大时代,用情讲述中国故事,为新时代广西高质量发展,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贡献力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