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香杉产业唱响生态扶贫歌——桂北脱贫攻坚一线新观察

2018-12-27 12:08:12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新华社南宁12月26日电题:香杉产业唱响生态扶贫歌——桂北脱贫攻坚一线新观察

  新华社记者董振国、何伟

  “全国每产3根木头,就有超过1根来自广西,其中香杉占了较大比例。”广西融安县西山林场高级工程师何振革指着漫山遍野的香杉树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介绍,广西木材产量稳居全国前列,2017年木材产量3050多万立方米,占全国4成以上。

  融安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昔日大量荒山荒坡种上香杉,让农民既得绿水青山也得金山银山,香杉成了助力群众脱贫的“生态银行”。

  荒山种香杉 漫山遍“金山”

  “贫困户种植香杉有补助,不用另外投入资金,这两年我家新种了60多亩香杉,成材后会有一大笔收入。”融安县板榄镇麻江村贫困户向世秋说,种香杉管护方便,农闲时节可进厂务工。去年开始,他们夫妻在一家香杉加工企业工作,两人月收入共计近6000元。

  融安县是香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县林地面积3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35%,其中香杉种植面积131万亩,一年可采伐香杉数十万立方米。

  “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贫困户采用科学方法种植良种香杉,10年至12年就可成材销售,比传统杉木成材时间大大缩短。据测算,香杉成材后每亩利润不低于1万元。”何振革说。

  为确保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木资源,群众种植的香杉成材后,要严格按照生态指标砍伐。在融安县大坡乡同仕村,记者看到一些村民家墙壁上张贴着“林木采伐申请公示表”,将申请采伐杉木的村民姓名、采伐地点、采伐面积、采伐数量及申请时间等进行公示。

  同仕村第一书记钟燕说,全村467户村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0多户,每户平均种有香杉30亩,多的达100多亩。要采伐必须向林业站提出申请,经过严格审核才行,现在群众主动遵守这一规定。

  同仕村贫困户韦桂连家中种有70亩香杉,其中30亩已成材,她微笑着说:“靠香杉产业一项,去年我家收入6万多元,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香杉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初步形成

  融安县西山林场杉木良种基地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之一。自2010年开始建设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工程,目前基地年产优质香杉苗木600万株,香杉组培中心扩建后预计年产优质种苗3000万株。所培育的良种香杉苗木具有速生、丰产、高效、抗逆性强等特点,每年除了供应广西各地外,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福建等传统香杉种植区域的林农也有从这里购苗的。

  记者在融安县西山林场一个标准化育苗基地看到,喷药、施肥、灌溉等已实现全自动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3个现代化温棚一次可培育香杉苗30万株,若按传统方式培育,需要十几个劳动力,而现在只要两人就行了。”何振革说。

  当地根据杉木林地适种范围广等特点,在林下种植灵芝、金线莲等名贵中草药,年种植规模达4万亩,还推动林下土鸡规模化养殖,形成“大坡飞鸡”品牌。

  记者走进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看到,多个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紧张作业,车间内悬挂、张贴的一些横幅和标语显示了公司对质量和品质的严格要求。

  “政府引导企业组建了香杉行业协会,推行无醛板材生产技术改造,促进香杉板材进入‘无醛时代’。”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新忠说,公司利用当地丰富优质的香杉资源,不断延长香杉产业链,年产香杉生态板材11万立方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带动大量贫困户就业、脱贫。

  让香杉成为助力群众脱贫的“生态银行

  南方部分地区有“无杉不成居”的说法,这里的居住文化和建筑文化离不开杉木,群众对杉木一直有着独特的情怀。而很多香杉产地也是贫困地区,香杉产业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融安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以融安县为中心的周边省、市、县每年可采伐木材近800万立方米,其中近50%汇集融安,目前融安共有香杉木材加工企业130家,有效带动当地和周边地区贫困人口脱贫。

  近年来,融安县按照自治区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香杉、柑橘、优质稻等“5+2”特色产业,仅香杉一项,近3年就新种了7.96万亩。目前,特色产业已覆盖全县超过8成建档立卡贫困户。

  融安县委副书记石祖芝说,融安县依托香杉资源优势,正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生态工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千亿香杉生态产业集群,使香杉产业成为助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生态银行”,为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