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下联屯村民黄杰前几天刚卖完最后一批蚕茧,收入1000多元。”11月19日,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文乡乃良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恩杰说。
“天气冷了,这批蚕收成不好,但我积累了经验。”村民黄杰笑着说。
黄杰是村里的养殖示范户之一。今年先后养出5批蚕茧,收入1万余元。
乃良村一带,过去是一片低洼地,年年受淹,雨季一到村民整天愁眉不展。特色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村级集体经济更是无从谈起。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之后,谢恩杰主张种桑养蚕,转型发展。利用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征用土地作为村集体创业用地,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建设了蚕房1000平方米,并于2017年引进广西良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驻乃良村。
同时,探索推出利益联结机制。乃良村与该公司签约十年的蚕房使用期限,第一年租金2万元,往后每年租金5万。这样,保证村集体经济有稳定收入。
为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良源公司在所租土地上扩建起蚕房1300平方米,具备蚕蚁培育、桑蚕养殖、蚕茧贮藏等功能。
随后,良源公司流转土地210亩,每亩租金400元。农户也可以以土地入股,并到公司参与养殖,以实现收益共享。
这样乃良村一带变成了绿油油的桑园。
“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群众都持观望态度。”驻村工作队员李广记忆犹新。
村干部发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良源公司打开大门,让7户主动养殖的群众到公司养殖,提供蚕苗、技术,所得收入归群众所有。待完全掌握技术之后,再回自己家里养殖,达到示范带动的作用。黄杰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年种桑养蚕的7户农户,每户增收8000元以上,之前观望的农户看到了希望。”村主任黄永生说,“目前,村里已有63户贫困户入股公司,发展桑蚕产业。”
连日来,谢恩杰利用县拨付的5万元资金,修建渠道,并疏通两个消水洞,解决桑园排涝问题。计划2019年将桑叶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将参与种桑养蚕贫困户发展到100户,在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群众增收脱贫。(文 韦哲 蓝凯 唐立峰 编辑 吴鑫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