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鼠标一点 结算完成 ——钦州加快沿边金融改革见闻

2018-10-31 17:10:56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广西日报记者 韦义华  通讯员 卢庆毅

  “现在边贸结算不仅实现了人民币结算,还实现了线上交易、线上结算,在电脑就能完成操作。”10月30日,在钦州港果子山边贸码头,从事海产品边贸生意的刘日雪告诉记者,鼠标一点,他就轻松地与越南客商完成了一批海鲜销售结算。

  这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给客商带来的便利,也是钦州市沿边金融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梁钧建是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科负责人,多年从事个人经常项目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见证了钦州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2014年11月,经人民银行总部批复,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获准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作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按照这一批复,当年我们启动了个人项下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个人开展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及经常转移等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结算服务。”梁钧建介绍,今年截至9月底,钦州市办理个人经常项目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达1671万元。

  而对企业的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也同时开展,当年11月30日,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从中国银行泰国曼谷分行借入一笔3000万元的跨境人民币贷款,成为我区办理的第一批签约到账的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

  这样的跨境贷款,对钦州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进行沿边金融改革后,中国银行钦州分行加强跨境贷款业务的开展,给企业带来了低成本的贷款资金。

  据中国银行钦州分行副行长林峰介绍,自2014年11月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开展以来,钦州辖区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登记11笔,金额11.16亿元,累计提款6.7亿元,其中包括该分行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发放的3000万元人民币跨境贷款,用于中马钦州产业园启动区标准厂房一期项目建设。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钦州市金融办副主任戚斌认为,金融创新能提高金融机构竞争能力和金融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钦州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营造更广阔的改革发展空间。

  随着沿边经济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推进,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政策成功落地钦州,并得到推广,这是钦州沿边“金改”的一大亮点。

  2014年8月4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成为广西唯一获批可开展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的园区。该政策实施以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共办理了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47笔,金额合计4014.26万美元,为推广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政策起到示范作用。

  经常项目跨境外汇轧差净额结算试点获批施行,标志着钦州沿边“金改”迈入新境界。今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钦州市中心支局积极推动货物贸易跨境外汇收支轧差净额结算业务试点,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区分局批复同意,“天盛港务”成为钦州市第一家获批办理货物贸易跨境外汇收支轧差净额结算试点业务的企业。至10月20日,“天盛港务”完成轧差收入79万美元,其中还原收入8368.57万美元,还原支出8289.57万美元,为企业节省手续费、汇兑成本以及资金占用成本约30万元。

  “这项政策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降低了汇兑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还减少了资金汇兑量,进一步增强了经营实力。”戚斌说,通过轧差结算为企业减少外汇资金占用量的同时,也省去了企业频繁到银行办理结算业务的“成本”,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

  创新外汇监管模式,是钦州沿边“金改”的点睛之笔。自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结合辖区外汇业务发展实际,大胆创新,助推外汇监管方式由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转变。在外汇主体监管影响下,钦州辖区外汇环境大幅改善,涉外经济、园区经济较快增长,辖区国际收支平衡。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底,钦州外汇收支总额为75.1亿美元。

  沿边“金改”的推行,促进了“引银入钦”的进程。今年8月,桂林银行钦州分行获得中国银监会广西监管局批复筹建,钦州市银行业机构再添新军,金融体系日臻完善。同时,钦州市颁布促进银行业融资担保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奖励办法”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实现开业的新进驻金融机构给予奖励。目前,钦州市有各类银行机构18家、保险机构23家、证券营业部5家、小额贷款公司1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3家,成为广西入驻银行业机构家数较多的设区市之一。该市无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实现服务网点全覆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