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拥抱“旅游+” 发展新业态

2018-08-24 10:25:50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广西日报

拥抱“旅游+” 发展新业态

  特色文化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图为青秀区南阳镇古岳坡村民表演非遗项目——南阳大鼓。黄佩强/摄

拥抱“旅游+” 发展新业态

横县茉莉花(茉莉花茶)产业是农旅结合的范本。图为摄影工作者在该县中华茉莉园采风。余道峰/摄

  全域旅游看南宁系列 之二

  广西日报记者 孟振兴

  如果说旅游是“行万里路”,那么“旅游+”就是除“读万卷书”外,还包括“种千顷田”“晓百工技”。近年来,南宁市将发展“旅游+”作为推进产业融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抓手,“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等新兴业态得到长足发展,融合型旅游产品备受市场欢迎。

  A 旅游+文化:深挖地域文化内涵

  80多年前,壮族诗人、词作家古笛先生出生于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对家乡的眷恋与祝福,《赶圩归来啊哩哩》等作品脍炙人口。如今,先生故里建起一座现代化的乡村音乐厅,不少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本土民歌艺人在流蜜湖畔纵情高歌。

  “文化产业必须与旅游结合,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文化旅游开发是旅游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今年3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与旅游部,被业内人士视为“旅游+文化”发展的新契机。

  背靠“文旅结合”的大环境,深度挖掘地域、民族文化内涵已成为南宁市旅游行业招徕游客的又一“法宝”:在西乡塘区美丽南方景区,田汉、艾青、陆地等文化名人留下的记忆和知青园中展示的老物件,总能吸引游客驻足流连;在宾阳县古辣香米示范区,稻田艺术和稻作文化展示使当地成为朋友圈中竞相转发的“网红”景点;在“营动中国”2018年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夏令营(广西马山站)活动期间,首次在室外进行实景演出的原生态民族歌舞表演《欢雅娜》备受游客好评……在南宁市及各县区举办的各项旅游活动中,壮族八音、三声部民歌、嘹啰山歌、上林“渡河公”等一批群众基础较好的非遗项目亦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得到传承与保护,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共生共赢。

  B  旅游+农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

  “茉莉花已成为横县最具代表性的名片。”8月15-16日,在“2018年茉莉花文化节网络媒体花乡行”活动中,各界媒体、旅游达人、网红大V走进横县中华茉莉园,对该县茉莉花产业特别是“旅游+农业”发展赞叹不已。根据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发布的数据,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价值总和达197.45亿元,堪称南宁市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范。

  “现在游客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旅结合也要提高水平。”经营南宁周边游业务的业内人士罗贞贞说,该市不少乡村旅游景区都在探索新项目,从产业融合中寻找商机。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以金花茶种植产业推动“金花小镇”建设,游客不仅可以赏花品茗,还能在山道中找寻骑行之乐;武鸣伊岭溪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上林禾田农耕文化园推出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让“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浸润心田;马山县乔利乡乔利社区打好“思恩府”和特色农产品“两张牌”,为当地村民提高收益。

  旅游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一些知名特色农产品逐渐走向品牌化。在去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中,南宁市入选的5个产品中有3个(宾阳古辣香米、横县南山白毛茶、武鸣火龙果)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相关。

  C  旅游+体育:热门赛事吸引众多游客

  “希望能借今年的自行车赛做‘文章’。”8月21日,某旅游自媒体编辑在广西云客户端上看到“2018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将于10月开赛”的消息后,立即将之收藏到自己的微信中。“去年赛事吸引了很多游客,马山的‘醉美赛道’很快走红。今年我们要借机与旅游企业合作,提前准备抓住热点。”该编辑说。

  从借力体操世锦赛、公路自行车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中国围棋大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量身定制”打造旅游产品,到参与体育产业博览会再到组织赛事以带动旅游,南宁“旅游+体育”业态不断更新、范围不断拓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爱好运动的粉丝。记者了解到,2019年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将在南宁举行,预计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赛事官员和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等逾1000人参与,超过50万人次观众到现场观赛,南宁“旅游+体育”又将迎来新的高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