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助学贷款铺平贫困大学生求学路 入学到就业全程帮

2018-08-22 15:34:41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今年8月份,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高考学子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广西如何保障经济困难学生顺利踏上求学路?8月17日,本报记者随自治区教育厅有关人员前往钦州,了解我区学生资助政策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情况。

  A 家门口可办助学贷款

  位于钦州市小董中学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代办点,服务小董及周边的长滩、新棠、板城等四五个乡镇,预计今年将服务1300名大学生,比去年多出近500人。为此,代办点投入3万元添置了全新的办公柜台、空调,增加了工作人员,设置4台电脑供学生在线注册、填写打印申请书等,还开辟了一个可同时容纳三四十人的休息区。前来办理贷款的长滩镇学生黄奕宝说,在家门口办理贷款方便多了,路程缩短到原来的一半。

  通过高拍仪、手写板、身份证读卡器等设备,代办点还实现了电子合同、无纸化办理,减少了学生及家长贷款办理时间。在灵山等人口大县,国开行广西分行今年首次实施远程监控,一旦出现人员拥挤、网络堵塞等现象,及时加以指导。

  “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已经通知到每一个高考考生了。”钦州市小董镇中学资助办的黄达悦老师告诉记者,7月中旬,他们就到各乡镇开展助学贷款宣传工作,在集市上张贴公告;通过高三毕业班的微信群、QQ群发布代办点相关信息及贷款条件、办理程序等,“通过一系列宣传,力求使广大学生和家长得知代办点成立的消息,明晓相关政策。”

  目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约占我区助学贷款业务的99%,覆盖了40%以上广西大学生。10年来共有90万人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

  B 政策组合确保入学无忧

  钦州考生梁培明今年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加住宿费是8190元,家中贫困无力承担。他告诉记者,自己申请了8000元助学贷款,还获得了政府发放的1000元路费补助。“这些钱能保障我顺利入学。以后的生活费,我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来解决。”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自治区教育厅总督学黄华吉表示,在广西,凡是获得录取通知书的贫困大学新生,有“三大法宝”可确保上学无忧:一是入学前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新生入学补助,用于支付学费和路费;二是入学时可通过入学“绿色通道”先报到注册,缓交学费和住宿费;三是入学后可借助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措施解决在校生活费。

  据了解,自治区今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简称“广西路费”,一次性补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校报到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分别为区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区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此外,各市、县也配套安排了5700多万元“路费项目”,对考上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性路费、学费资助。

  自治区资助办负责人介绍,我区于8月15日至9月15日开通自治区、市、县三级全面资助热线电话,并向全区近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发送资助政策短信,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咨询、求助和投诉服务,确保第一时间为贫困学子解决困难。

  C 帮扶延伸到就业还贷

  随着政策的完善,我区生源地贷款惠及面更广,服务办法更优。国开行广西分行副行长吕军说,广西今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将继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力度,一是确保广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和国家助学金支持的学生100%覆盖,二是拓宽申贷学生准入门槛,党校、科研所、行政学院等机构的学生,以及高校预科生均纳入准许申请助学贷款的行列。按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每人每年可申请国开行助学贷款额度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申贷额度不超过12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今年建立了助学贷款救助机制,并于近期出台了《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救助实施细则》,死亡、失踪的毕业借款学生和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毕业借款学生可以申请一次性代偿全部应还本息;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类毕业借款学生,患有重大疾病类毕业借款学生或家庭成员以及经济收入仍特别低或失业的毕业借款学生可以申请代偿当年部分应还本息,切实帮助特困借款学生解决毕业后家庭经济困难。

  2017年12月起,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国开行广西分行每年举办2次助学贷款毕业生双选会。教育厅在毕业季为助学贷款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创业指导,国开行广西分行积极组织邀请区内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客户,为贷款毕业生提供优质工作岗位,为助学贷款学生从实习到毕业工作提供通往优质企业的机会,提高就业扶贫的精准性,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程帮扶。(记者奚振海 通讯员于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