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在百色凌云县,种桑养蚕是当地一项重要扶贫产业。当地村民与桑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地一对聋哑夫妇与蚕“同居”,靠种桑养蚕踏上脱贫致富的小火车。
刘正芬、杨巧夫妇是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的一对聋哑人夫妻。他们家住大石山区,靠着双手,用毅力和勤劳,改变现状,种桑养蚕,脱贫增收,创造幸福生活。
刘正芬夫妇在采摘桑叶
今年43岁的刘正芬,先天聋哑,出生在“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大石山区磨贤村西必屯,是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17年前,刘正芬和邻村同是聋哑人的杨巧结为夫妇。他们想方设法挣钱养家,杨巧则勤劳持家,日子过得平静安稳,随后儿女相继出生,压力倍增,这也激发了他们的干劲。
磨贤村很早就有人种桑养蚕,几年前刘正芬也开始种桑养蚕。但因蚕房、技术受限,种养没有形成规模,勉强能维持家庭开支。
刘正芬夫妇在喂蚕宝宝
“前几年,他向亲戚、邻里借了钱起了现在的两层砖混房,他们住在一楼,二楼则养蚕,过上了与蚕‘同居’的日子。”磨贤村村支书谭远昌介绍说。
从建蚕房,种桑树,养蚕如何消毒,如何防虫,如何防病,养小蚕要注意什么,比起别人,刘正芬的种桑养蚕之路充满了坎坷。
刘正芬妻子杨巧在查看蚕茧情况
“夫妻俩都是聋哑人,沟通起来很困难,但是他爱学习,好钻研,语言无法沟通的,就到别人家去实地看,现场学,村里人也都乐于帮助他。”驻磨贤村第一书记黎丁菱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正芬今年已成功养了2批蚕,每批4.5张,每张蚕茧120斤,每张三千多元,卖茧收入已超过三万元。夫妇俩的小日子,也开始红火起来。“他的劲头很足,今年他肯定可以脱贫。”黎丁菱说。(文/图 米儒聪 编辑 王功孝)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