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宁和他收藏的阿莱(ARRIFLEX)电影摄影机。
叶宁收藏的阿莱(ARRIFLEX)电影摄影机。
1958年,叶宁(右)和地质勘探科技工作者在野外。
1984年,广西国际民歌节(三月三)南宁分会场,叶宁(屋顶右二)在拍摄。
说起自己的“战友”,叶宁总是笑容满面。
他用摄影机
记录了广西60年的变迁
一台十九世纪40年代出产的阿莱(ARRIFLEX)35毫米电影摄影机,表面虽然已经磨损,但保存完好。一同被保存的,还有能容纳35毫米胶片的60米机盒、蔡斯12~120mm镜头,以及测光表、肩托架、滤色镜。
叶宁,这台电影摄影机的主人,带着它见证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也记录着广西数十年来的发展变迁——
他,拍摄了电影《广西新闻》第1号
1958年,25岁的叶宁带着这台电影摄影机来到了广西。到今年,85岁的叶宁在广西已经呆了整整60年了。
叶宁回忆,1958年4月文化部决定筹建第一批综合性的民族电影制片厂,其中就包括原称南宁电影制片厂、如今大家熟悉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南宁电影制片厂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包干负责,并配备干部,提供技术咨询和接受新厂人员实习。
那一年,任职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叶宁,与同事一起援调到了南宁电影制片厂,“我们全凭一股热情,留在了广西这片土地”。
1961年,南宁电影制片厂改名为广西电影制片厂。在这里,叶宁与同事摄制完成了《广西新闻》第1号,开创了广西当代新闻电影的先河。
他,记录了广西60年的发展变迁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宣告成立,各个行业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叶宁扛着摄影机,哪里需要就奔哪里。“我还记得,1958年7月1日,我们奔赴柳州的柳钢一号高炉工地,记录柳州工业区破土动工的场景。”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工业区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钢铁集团。1958年10月,当时全国最大的低水头河床式径流电站西津水电站在郁江动工兴建,叶宁为此又直奔横县。
“那时候我们常常跟随广西地质勘探科技工作者,在野外一呆就是十来天。”叶宁说,为了真实记录,他们地质工作者一起爬山涉水、寻矿找源,田东、田阳、德保、大新等地的荒山野岭基本都踏遍了。
就这样,几十年来叶宁采访拍摄了许多反映广西发展变迁的新闻记录电影。“题材方方面面已经数不清,大约拍摄了200多部新闻电影片。”
它,是他忠实的“战友”
而那台德国的阿莱(ARRIFLEX)35毫米电影摄影机,是叶宁战斗在新闻电影一线的忠实“战友”,“和我一起工作了40年,为我记录下了许多宝贵的镜头”。
叶宁说,这台电影摄影机记录了不少领导人到访广西的情况,“周恩来总理到广西,朱德委员长视察广西,董必武造访广西……它总是在默默地记录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如今,叶宁已经从电影制片厂的岗位上退休多年,但与这位“战友”的“征战”却没有结束,只要有人提起,叶宁都会熟练的打开镜头、调整参数,仔细的描述它的点点滴滴。
“我和它一起经历过许多采访,也一起经历了广西60年的发展变化,所有的一切也都深深刻印在我心里。”抚摸着摄影机上斑驳的痕迹,叶宁说,广西的明天更加美好。(记者 梁如雪/文 徐天保/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