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为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增加广西2018年高考评卷工作的透明度,让招生工作全程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6月15日,广西招生考试院开展高考评卷开放日活动,十余家新闻媒体和来自南宁市的部分考生、家长代表应邀参观了广西2018年高考评卷点。
此次参观内容包括评卷现场、扫描现场、评卷环境监控室等。所有参观人员均按照评卷教师的管理要求,不携带手机、相机(媒体除外)等物品进入评卷场所。参观完评卷点后,在场的考生、家长和媒体代表对广西评卷工作予以好评。
评卷工作包括答题卡扫描、试评、评卷教师业务培训考试、双评、质量监控、复查、校验、成绩统计和合成等环节,目前评卷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于6月22日左右完成,6月23日左右公布今年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届时考生可查询高考分数。
扫描:答题卡图像切割加密后随机派发
答题卡的扫描、分块是评卷工作的第一环节。评卷时使用的是扫描后的图像。今年评卷点使用了12台大型高速扫描阅读机(并配备了2台备用机),每台每小时扫描数能达3000至4000张,不但速度快,扫描的图像还非常清晰。今年广西高考统考考生约有32.4万人,答题卡近130万张,比去年增加8万张,扫描任务艰巨。6月11日,已顺利完成所有答题卡的扫描工作。
扫描后,考生客观题答卷(2B铅笔填涂部分)内容将直接录入数据库,并由评卷系统自动判断其对错,生成客观题成绩;主观题答卷内容形成图像,被原原本本地存入主数据库,然后由评卷系统根据评卷需要对图像进行按题切割,随机派发给不同的评卷教师评阅。扫描过程中,评卷系统会对数据库中的答题卡图像进行加密和编号,确保评卷教师在评阅时只能看到自己所评阅试题的答题内容。
试评:制订评分细则 统一评卷标准
试评是做好高考评卷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评卷工作的重中之重。6月9日至11日,广西今年高考所有科目在正式评卷前均进行了三天试评。参加试评的教师以高校、中学特级、高级老师为主,来源地域覆盖广西各地市,保持稳定性和覆盖面。试评教师结合广西考生的答题实际,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参考,制定出涵盖多解法、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评分细则。
试评结束后,所有的试评卷会返回数据库,待正评时重新按照正常流程、由评卷系统随机分发到各评卷教师手中,重新评阅、计分。试评卷上不会留下任何被试评过的记号或信息,因此也绝对不会对考生最终得分产生任何影响。
双评、复查:高双评、复查率减少评卷误差
为减少评卷误差,把好评卷质量关,广西一直坚持对分值较高、比较复杂的试题实行双评,语文作文、英语作文和大分值的主观题必须双评,并保证每天完成较高的评卷复查率。
网上评卷全过程,评卷教师只能通过电脑见到扫描形成的高清晰、没有任何多余标识的考生答题卡页面图像。双评过程中,评阅同一份答卷的评卷教师互相之间并不知道对方身份,使得评卷工作实现了最大化的公平公正。
广西各学科每天复查量不少于当天评卷量的30%。对于复查中发现的、与原评卷教师不同意见的评阅意见,各学科评卷小组组长将进行裁决,及时纠正、减少误差,确保评卷质量。
监督:坚持实施评卷“四级质量控制”
广西建立了高考评卷四级质量控制体系。评卷老师把好初审关,认真、严谨地评阅试卷,题组长对每天本组评卷过程跟踪检查,发现评分标准把握不准、误差大、漏改等现象就会及时纠正;学科评卷组组长对评卷全程监控,检查题组质量监控情况,处理各题组提交的问题;评卷质量监控组随时抽查各学科、各题组的评卷情况,并适时召开各学科质量监控负责人会议,交流情况,纠正偏差。
评卷教师: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今年,广西招生考试院认真按照国家的规定选聘了2300余名具有多年教育经验和高度责任感的高校或高中教师作为评卷教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各学科领域里的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评卷点对评卷教师进行了严格的岗前培训,并组织评卷教师进行评卷模拟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每位评卷教师上岗前还要签署评卷任务责任书,承诺切实遵守评卷纪律及保密规定。
监控:入场安检、无死角监控
广西对评卷场所实行严格管理,不允许无关人员入内,评卷教师不得携带无关物品进入评卷场所。在评卷场所楼外,四周已被警戒线“包围”起来。大楼入口处则设置了安检关卡,安排专人值守。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戴专门的通行证,核对身份后方可进入评卷场所的大楼。接着要过物品检查关,工作人员要接受金属探测仪检测,一律不准携带与评卷无关的物品进入评卷区。
评卷工作期间,评卷场所实现“无死角监控”,对评卷工作进行全程实时录像、录音,保证了评卷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时对答题卡实施全程电子监控跟踪管理,答题卡保管室和扫描工作站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4人)和监控制度,确保答题卡保管工作万无一失。(文/杨金娇 编辑 冼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