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推进信息化建设 释放网络新动能

2018-05-29 11:24:09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推进信息化建设 释放网络新动能 ——全区扎实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之三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正式出炉,2017年广西“互联网+”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十三位,增速超过80%,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后起之秀。

  这一组靓丽数据,是广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信息丝绸之路”注入

  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现在,通过中国-东盟港口通平台,不用到实地就可以准确掌控停泊在广西沿海港口的船只动态;浏览连接东盟的上网行为分析图,马上就能了解中国用户实时访问东盟国家网站行为的次数……在中国-东盟信息港智能展示中心,各式各样的大数据高科技体验让人耳目一新。

  2015年正式启动建设的中国-东盟信息港,架起了一条中国与东盟各国互联互通的“信息丝绸之路”。

  近年来,广西全力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先后与阿里巴巴、华为、中兴、中国建设银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信息港建设。目前,中国-东盟信息港已建成或投运项目30个,正在推进建设项目42个,一批国际合作项目达成协议。智慧城市、智能电网、跨境电子商务、网络文化交流等新业态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按照“一基地、一中心、一轴、两组团”布局,广西编制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根据规划,2018-2025年,将重点建设9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750亿元人民币。下一步,广西将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全面启动信息港小镇建设,以此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增长,使信息化成为驱动引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互联网+”走出

  富民兴桂新路子

  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富乐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交通落后,当地百姓只能守着卖不出去的“宝贝”过苦日子。

  2012年从泰国留学归来的“85后”姑娘赖园园回到家乡开起网店创业,仅仅靠着一根网线,轻敲几下键盘,就把大山里卖不出去的金桔变成了“金元宝”,而且生意越做越红火,仅2016年线上线下金桔销售额达到1040万元,2017年金桔刚上市就接到300余万元的订单。在赖园园带动下,山区桔农和贫困户通过“互联网+”模式,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走出了发家致富新路。

  在水果丰收热销的背后,广西深入实施“宽带广西”战略,扎实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让更多困难群众用得上互联网、受益于互联网。

  目前,我区所有行政村均覆盖移动通信网络信号,89%行政村开通了光纤高速网络,99%行政村通宽带。2017年,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累计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4.2亿元,14个设区市均获批试点,6个设区市2249个行政村已完成光纤到村建设。

  今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宽带网络建设,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用户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高速宽带网络,力争提前完成自治区“十三五”5000个贫困行政村通宽带任务。

  “数字经济”拓宽

  经济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稳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2017年,广西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总体发展水平从第四梯队进入了第三梯队。柳州市和桂林市通过建设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成效明显。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广西形成了北海市以计算机为主,南宁市以应用电子为主,桂林市以通信、光伏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2017年全区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达到2690.5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广西第10个千亿元产业。如今,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北斗导航、信息安全服务等已成为广西产业新的增长点,全区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浪潮汹涌。广西正乘势而起,抓紧谋篇布局,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一平台、二标准、三大行动”,重点打造广西工业云服务平台,制定广西工业互联网标准和广西工业园区信息化标准,实施“千家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企业上云”“智能制造引领两化融合深度发展”行动,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记者 廖志荣 原文编辑:罗小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