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在邕举行
推动泛北合作升级发展 构建陆海联动新格局
顾秀莲出席并致辞
彭清华致欢迎辞 陈武等发表演讲
5月26日,以“携手泛北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第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黄 克 梁凯昌 邓 华 摄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宁讯(记者 魏恒 李耿 蓝锋)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也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10周年。5月26日,以“携手泛北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第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论坛旨在推动泛北合作升级发展,从以海上合作为主向陆海并举延伸拓展,构建陆海联动的合作新格局。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东盟协会会长顾秀莲出席开幕大会并致辞,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致欢迎辞,自治区主席陈武发表演讲。
顾秀莲表示,泛北合作走过十年非凡历程,逐步进入互利共赢的收获期。泛北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泛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机制。作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重要的次区域合作和先行区域,泛北合作如何在中国-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发挥好独特优势、释放自身影响力,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届论坛务实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推动中国-东盟陆海互联互通,推进泛北部湾海洋合作机制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建议泛北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共建团结互助、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深化融合发展和创新合作,推动泛北合作升级发展。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始发港之一,也是泛北合作的倡议者和推动者。希望广西进一步发挥优势,积极构建面向泛北和东盟区域的海上和陆路国际通道,切实加强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为深化拓展中国-东盟全面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彭清华对出席论坛的国内外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说,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区,既是泛北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十年来广西坚持战略上主动衔接、经济上主动融入、人文上主动交流,已从昔日的中国西南边陲成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从中国交通末梢成为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当前,泛北合作正站在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新起点上,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加强与泛北各方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围绕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建设,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构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产业合作基地、开放合作平台、人文交流纽带和区域金融中心,促进泛北区域与中国西南中南地区联动发展,进一步扩大泛北合作的经济腹地和影响力、辐射力。这必将为广西与泛北各方创造更多的合作契合点和利益交汇点,开启更多机遇之窗。我们愿与各方一道,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泛北合作,携手共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陈武说,东盟国家有句谚语,叫“微风聚在一起,就有台风的力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陆海统筹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携手同行。建议各方倾力打造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构建航运物流、港口、临港产业、旅游、通关便利化、友好城市等合作圈,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共同实施“泛北畅通工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输便利化水平和通关效率,携手共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推动陆上互联互通;合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构建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增强泛北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共同实施“泛北城市合作行动”,密切湾廊沿线重点节点城市合作,形成陆海统筹合作示范效应;共同完善和创新泛北合作机制平台,强化陆海统筹机制保障;共同把泛北合作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和旗舰性合作平台。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童道驰,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谢国明,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张旭光,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房建孟,湖南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广东省副省长何忠友,海南省副省长何西庆;泰国商务部副部长维尼差·詹张,马来西亚总理对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使、巴生港及马六甲港港务局主席丹斯里·江作汉,越南交通部副部长阮鸿长、柬埔寨计划部国务秘书侯泰恩,老挝外交部副部长坎葆·因塔万,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特区省长助理萨坦托·苏哈托,缅甸仰光市市长茂茂索等分别发表演讲。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克主持开幕大会。
陈际瓦、黄道伟、李康、于春生、喻云林等自治区四家班子领导和两院主要负责人出席开幕大会。
出席论坛的还有东盟国家政府官员,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商界和国际机构代表,中国国家有关部委、机构和相关省份领导,以及国内外新闻媒体记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