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前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成果

2018-05-24 09:22:55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泛北合作自2006年启动以来,顺应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潮流,契合了泛北部湾各国的发展需要,得到了泛北各国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

  泛北合作论坛是以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为宗旨,以促进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发展为目的国际性论坛,2006年举办首届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9届。论坛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区域合作,成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前9届论坛共有11位中国国家领导人、140多位中国和泛北部湾国家部长级官员、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席,来自中国、泛北部湾国家和世界各地的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发表了演讲,参加论坛人数逾3000人。论坛以推动中国—东盟全面合作为主题,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繁荣发展”为原则,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机制、路径、重点、趋势、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泛北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从合作走向共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推动泛北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次区域合作

  10年来,泛北合作论坛围绕泛北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等相关重大课题,深入交流探讨,提出一系列富有远见的创新性构想,并致力于纳入中国—东盟全面合作框架加以推进。特别是2011年第6届泛北合作论坛发布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同年8月召开的第10次中国—东盟(10+1)经贸部长会议上得到参会各国部长们的欢迎,同年11月,第1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这一可行性研究报告,这表明泛北合作正式纳入中国—东盟全面合作框架,上升为由各国政府层面共同推动的次区域合作项目,在泛北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推动泛北合作机制成为“一带一路”的合作平台

  10年来,依托泛北论坛这一重要平台,打造了一批成熟的合作平台和机制。主要有:

  一是丰富和充实了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南宁渠道”。通过举办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构建了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南宁渠道”。8届泛北论坛以其高层次、国际化的鲜明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南宁渠道”,使之成为中国与东盟间最重要、最成熟的区域合作机制之一。

  二是设立了泛北合作联合专家组。2008年7月,由中国和泛北各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组成的泛北合作联合专家组正式成立,并在中国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联合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就泛北合作开展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参考。联合专家组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智力荟萃优势,围绕重大议题展开深度研究,为推进泛北合作建言献策,提供方案支持。特别是联合专家组形成提交的《加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等研究成果,提出了泛北合作应遵循“平等互利、务实渐进、合作共赢”的原则,对泛北合作的目标方向、优先领域、机制安排、行动计划、标志性项目等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可行性建议,不少成果被吸纳进泛北合作领域。

  三是设立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秘书处。2009年第4届泛北论坛期间,中国和泛北各国设立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秘书处正式揭牌成立,秘书处设在广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又一重要推动力量。

  四是举办了泛北部湾智库峰会。2011年第6届泛北论坛期间,成立了泛北部湾智库峰会,由中国与东盟12家智库机构专家学者联合定期举办,成为泛北各国智库机构智力互动、文化融合、信息交流、友好往来的平台。

  五是成立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2013年9月,成立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吸引了24家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主要港航机构,成立了中方秘书处、发出成立合作网络理事会的倡议,讨论了《重点合作领域》,获得第16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的赞赏并将该项目作为中国—东盟双方的重点推进项目。这一系统的泛北合作机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次区域合作平台。

  三、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10年来,泛北合作论坛紧扣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等主题,精心设计相关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政界、学界、商界及企业界人士参加论坛,对泛北合作的机制、路径、重点、趋势等方面深入探讨、广泛交流,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论坛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声明、倡议、宣言、行动建议以及一批研究成果等。比如,2006年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主席声明,首次提出了围绕拓展和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站在面向东亚合作的高度上,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构想。2007年第2届泛北合作论坛的主席声明,提出了推进泛北合作应遵循共同获益、务实渐进、开放透明的“三项原则”以及相关行动建议。2010年第5届泛北论坛发布了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通道”建设的联合倡议,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作、逐步在沿线国家实施客货运输通关便利化措施等5条倡议。2014年第8届泛北论坛发布了《泛北智库关于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倡议》,提出将泛北合作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总体战略及规划,进一步释放其先导效应,使之成为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国与东盟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的现行示范项目。2016年第9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达成了务实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推动中国—东盟陆海互联互通、推进泛北部湾海洋合作机制建设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等共识。这一系列声明、倡议、宣言、建议等,以其现实性与前瞻性、理论性与务实性、开放性与包容性紧密结合的鲜明特点,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四、制定完成了泛北合作路线图

  通过举办泛北合作论坛,泛北各国共同探讨了泛北合作的路线图等,确立了泛北合作的目标、原则、模式以及优先领域,并从制定中长期规划、启动优先项目等方面提出行动建议。2014年1月17日,中国—东盟泛北合作高官会通过的《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战略框架)》,明确了泛北合作的长期目标和机制框架,确定了优先发展领域,列出了首批合作项目清单以及第一个5年将采取的主要行动,此后又制定了泛北合作系列专项规划。2014年召开的第8届泛北论坛提出泛北各方应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贸易结构、拓展产业投资、拓宽金融合作领域、积极推进海上合作等,遴选一批基础好、可行性强、见效快的项目,优先推进实施,发挥示范效应,实现早期收获。同年11月13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制定完成,泛北合作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

  五、先导领域合作成果斐然

  10年来,泛北各国大力推进先导领域合作,在互联互通、港口物流、经贸、产业、金融、海洋、环保、旅游、人文等领域先行实施一批合作项目,达成了一批包括港口、金融、旅游等合作协议,释放了先导示范效应,逐步进入了互利共赢的收获期。比如:

  在互联互通方面,坚持海陆并进,围绕打造中国—东盟交通枢纽,加快泛北部湾区域交通合作,先后签署了交通合作备忘录、联合声明,制定了交通战略合作总规划。向北连接中国西部、中亚,向南连接东盟乃至大洋洲、非洲和欧洲的南向通道建设已经取得突破。

  在产业合作方面,认真履行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坚持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在纺织、钢铁、机械、化工、信息、汽车等产业领域的对接合作,共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吸引中国投资。积极探索合作建设产业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创了“两国双园”成功模式,中国(广西)·印尼经贸合作区进展良好,中新南宁综合物流园已经启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大新—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

  在金融合作方面,朝着泛北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方向,积极推动建立金融合作机制,开展跨境金融合作,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内保外贷、跨境人民币贷款、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等试点。

  在港航合作方面,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开展了中国港口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国的港口共建与经营合作,建设了钦州基地,向先后签订了一系列港口合作协定,共建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共同开辟航线航班,携手发展综合物流。

  随着一系列重大规划和构想稳步付诸实施,泛北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成果不断充实,有效服务了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实践证明,泛北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符合中国—东盟一系列协定、宣言和领导人共识,符合泛北部湾各国当前和长远的利益。泛北论坛作为推动泛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重要品牌,不断释放出它应有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