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5月9日电(张红璐)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5月8日在南宁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广西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情况。评估结果显示,群众对广西公安机关改革总体成效很满意,满意度达96.77%。
据广西公安厅二级警务专员、改革办副主任黄守深介绍,围绕全区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实施的部分公安改革政策及群众满意度,自治区公安厅于2017年12月底至2018年3月委托广西盛路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了评估工作。
评估工作以召开座谈会、走访派出所、发放调研问卷等形式展开。据广西盛路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俊介绍,此次评估共抽取了全区14个地级市、46个县区共60个公安局(分局)作为评估样本。评估过程中共召开180场座谈会,走访了120个派出所。同时,该公司通过调研发放了8类问卷,总共回收了24339份。这8类问卷内容包括:民警对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的知晓度、公安机关接警员和派出所民警对非警务警情处置情况的调查、办理过无户口人员落户业务的群众调查问卷、异地办理过居民身份证业务的群众调查问卷、办理过居住证业务的群众调查问卷、办理过出入境业务的群众调查问卷、办理过车管业务的群众调查问卷、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韩俊介绍说,评估结果显示,人民群众认为公安改革很重要,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对提升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度达到98.30%。人民群众对公安改革总体成效很满意。在对人民群众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中,了解公安改革政策的人民群众对公安改革成效的满意度为96.77%。
对于广西公安机关推出的改革政策,人民群众知晓率比较高,对相关政策改革内容的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67.48%)、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62.85%)、户籍制度改革(55.87%)、出入境办证便民利民措施(54.25%)。
总体而言,广西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政策推出以来,通过各地公安机关的全力推动深化改革,使得人民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程度较高,不同的人群关注不同的政策,并且多数通过互联网、电视电台广播的途径了解到公安改革政策的相关信息;人民群众认为公安改革很重要,尤其是社会治安稳定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网上公安的服务也让群众感受到了空前的便捷;人民群众对广西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给予了高度的认可,这些政策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红利,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了提升。
对于广西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评估结果认为,各地公安机关有序推动各项改革,警务创新,规范办事流程,推出便民利民措施。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心,业务办理便利、群众满意,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得到提升,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在实施改革的机制建设方面,各地公安机关按照上级部署,均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工作制度等相关公安改革制度;成立了改革办等专门工作机构;出台了会议决策督办机制;出台了内部督察机制,包括日常督察、专项督查等;各单位一把手大力抓改革,通过召开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党委会议、下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促进公安改革的进展。
在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方面,改革向纵深稳步推进。评估组通过访谈、查阅文件资料的方式开展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评估工作,了解到:如南宁市、百色市、贵港市、河池市、贺州市、北海市已经由人民政府出台了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相关文件;柳州市、桂林市、崇左市、来宾市已将草拟的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实施细则文件报送至市人民政府审批;玉林市、防城港市、梧州市、钦州市已将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实施细则文件送相关部门(编办、人社局、财政局等)征求意见。
同时,各市公安机关积极响应落实全区公安改革宣传工作视频会议精神,通过在窗口单位设置宣传栏、板报、横幅等方式来对外宣传公安改革内容和便民利民措施。如:出入境办证大厅大力宣传出入境证件办证简化、全年无休办证、预约办证服务、非本地户籍办证等惠民利民新举措;车管所大力宣传推进驾驶人考试制度改革、改进机动车检验、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新机制等成效;政务大厅、派出所大力宣传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工作,包括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落户、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居住证制度等业务的政策、业务流程、收费标准,实行一次性告知。
各地公安机关还创新警情分流对接机制,出台了110社会联动工作机制的文件。大多数地市能够做到有分流有反馈,保证了在接到非警务警情的报警时能够保证信息的畅通。如,南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通过与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共同建立全市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市民的所有报警、急救、求助、投诉,只需拨打统一的电话号码就能得到政府相应部门的救助;梧州市公安机关在开展110社会联动工作后,促成了市人民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了全市绩效考评内容,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社会各界及相关职能单位对110社会联动协作工作的支持。
评估结果认为,广西公安机关在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的政策落实力度大。各地围绕以民生为中心,贯彻落实无户口人员落户政策,大量的群众几十年以来未能解决的户口问题,在这项政策推出之后能够得到解决。同时,各地公安机关提供人性化便民改革、增加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宣传栏公开信息、上墙公开信息、一次性告知单等方式来公开办理落户程序,能够按照条理保管档案。
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获好评。从2016年8月1日起,广西率先全面铺开全国范围跨省异地办理居民身份证工作。各地公安机关均能够向社会公开受理点;能够按照收费标准执行工作;均设置了居民身份证丢失招领窗口;并且在档案管理方面均能够规范将受理档案进行整理、归档。
推广居住证制度,群众享受公共服务。各地公安机关能够按照要求公开居住证的办理程序,并且按照首次办理不收费、遗失补办或损坏换领只需交纳20元工本费的收费标准执行工作,及时将档案上传至办证平台。
公安机关办理出入境证件效能提升。各地公安机关贯彻“放管服”政策,精简行政审批权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能够按照公安部的部署学习关于出入境服务工作的公告,在相关的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平台、服务指南能够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做好出入境政策的宣传,公示公安部与公安厅的监督电话。如贺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将往来港澳旅游再次签注自助业务向基层派出所延伸,增设出入境自助签注机,群众在派出所就能完成往来港澳旅游签注,极大地方便群众办理往来港澳地区旅游二次签注,无需两次往返出入境接待大厅办理签注业务。
区内汽车异地检验,省时省力。广西自治区辖区内车管所登记的除大型客车、校车和危化品运输车外的其他汽车,均可在全区14个地级市任意一家具备汽车异地互检资格的汽车安检机构,检验并核发检验合格标志,不需再到车辆登记地车管所办理,这一举措的让“有车一族”感受到便民利民的红利。各地公安机关均已经全部落实了区内机动车异地检验的工作,并且相关档案显示,除大客车、校车外,区内其他车辆办理检验手续无需任何委托。
全面铺开“互联网+驾考”新模式。各地考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报考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并且在完成培训后可按规定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场地,考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电话、车管窗口等多种渠道进行注册认证,自主报名预约驾驶人考试。
高度重视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工作。各地公安机关能够按照要求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规定的案件及时启动执法过错责任、组织执法过错进行认定、对执法过错进行纠正。同时各地公安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多媒体普法宣传以及公安改革成效的展现,促进公安机关与广大群众的沟通。
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大联网,社会治安有保障。各地公安机关能够基于GIS的智能交通应用,整合警力定位信息、视频监控,治安卡口等功能,做到与区厅警用地理信息应用平台联网,目前部分警种的地理信息系统尤其是以指挥调度为代表的地理信息业务系统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发挥实效,实现指挥可视化、扁平化、精细化。
韩俊表示,本次广西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各地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广西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整体形势趋好。在群众满意度方面,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响应上级的指令,坚持贯彻国家政策,把关乎群众利益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推进,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