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外打工,家中老人、小孩成了‘留守族’。今年,我承包了村里的山地发展产业,就不用一心挂两头了。”近日,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玉坡村村民廖毛行告诉记者。
玉坡村是一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村庄,现存古民居28栋,是贺州市的传统古村落之一。目前,玉坡村正依托村内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廖毛行是经过玉坡村党支部书记廖光亮的动员,决定留下来的。
无独有偶。今年春节期间,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双瑞村村民黎延龙主动放弃国企单位高薪,依托村里的产业基地,带领村民种植蔬菜“奔富路”的故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近年来,劳动力回流,人才回归的故事,每天都在贺州上演。贺州乡村的魅力为何这么大?
农业是有奔头的朝阳产业
今年,受天气影响,钟山县燕塘镇燕塘村委云洞黑木耳种植基地种植的50亩黑木耳有所减产,基地负责人廖继竹却信心满满,“我不仅要再扩大种植面积,还要争取建个制棒厂,这样收益就更可观了。”
发展黑木耳种植是贺州市重点推广的农业产业和扶贫产业之一。黑木耳种植采取“稻耳轮作”的模式,不仅不抢农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冬闲农田,廖继竹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他告诉记者,种粮有粮补,卖给国家还能享受保护价;种植黑木耳也有补贴,成品干木耳厂家以每斤25元的价格收购,投入少,风险低,好好干肯定有赚头。
阡陌纵横的田地间,果树整齐排列,蔬叶旺盛生长……这是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新兴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园呈现出的景象。这个被誉为“不见炊烟气,一样闻饭香”的村庄2017年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榜单,示范园内的蔬菜全部采用无公害方式种植,曾经有广东客商慕名而来,提出每天要订10000斤有机蔬菜。
“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创建农业示范区,实现产业兴旺,是贺州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竞争力的主攻方向。”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表示,近年来,贺州全面启动“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特色示范园区创建。目前,累计整合项目资金20.32亿元,启动创建示范区81个,已获自治区认定的各级示范区55个。
绿色生态,是贺州最好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去年,贺州市秋冬菜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总产量170万吨,约120吨销往粤港澳大湾区。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则是贺州供港蔬菜的“龙头老大”。问起贺州的蔬菜为什么在粤港澳地区这么吃香,“绿色、安全、放心”,正丰现代农业公司基地部经理李林道出了吃香的理由。
近年来,贺州市率先在全国实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建成广西首个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备案基地,61个乡镇均建立蔬菜农药残留流动监测站,获得“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达57家,认证面积超过了20万亩,认证产量达10万吨,通过广西富硒协会认定的富硒农产品品牌有13个,全市有1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
贺州市还先后与广东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合作共建“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产供销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与香港渔农署合作启动供港蔬菜“直通车”项目,农产品直供香港;与台湾共建两岸青年农业创新园区,获得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与广西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建贺州市健康长寿产业研究院;在深圳、广州成功举办广西贺州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不断拓展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市场。
农民是让人羡慕的绿领职业
近年来,贺州市采取理论课程讲授、田间实训教学等方式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积极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农民正成为让白领、金领、蓝领羡慕羡慕的绿领职业。
“过去,有种当农民不受人待见,低人一等的错觉。一是缺乏对自我价值的有效认识。二是自身‘含金量’不高导致的。”在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的科技育秧大棚内,立志要当“农场主”的双瑞村党支部书记刘泽辉说。
春节期间,刘泽辉将这些年取得的“红本本”晒在微信朋友圈中,瞬间点赞无数。近年来,刘泽辉先后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贫困县科技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学习了现代特色农业知识,武装了头脑,开拓了眼界,对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农产品市场的把控,都有独到的见解。
“这沃柑才种了3年,你看这长势多好,因为我有技术,所以我的果也比其他果农种得好。”钟山县职业农民廖月生的果园郁郁葱葱,廖月生穿梭在果林中,仔细查看每株果树的生长情况。
“以前我说技术好,人家可能不服,但现在我可是有证的。”廖月生向记者亮出一本绿色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这证书是他经过几个月培训,并通过专业机构评定,才拿到手的。
目前,贺州已有近3000名农民经过培训及考核评定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涉及水果、蔬菜、水稻、畜牧等专业。
贺州市农业局局长刘志勇介绍说,“在同等条件下,对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贺州在教育培训、农业项目、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上给与倾斜,支持其规模化、产业化地开展农业经营。”
据了解,贺州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3类,并设初、中、高3个等级,是对农民技能水平、从业素质的一种认可。同时,职业农民也需要一些基本的认定条件,比如生产经营型农民,种植类粮食种植要50亩以上、水果类种植要50亩以上、蔬菜类种植面积10亩以上等。
“发展现代农业没有技术真不行,现在我是一名真正的职业农民了。”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的农民潘绍川,先前种了10多亩水果,由于技术跟不上,收益一直都不是很好。通过参加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他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果场面积越来越大。用他的话说,“当职业农民每天和太阳对抗,人晒黑了,果变靓了,荷包鼓了”。
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如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贺州市市长林冠向记者介绍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贺州市注重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农村农民焕发了出新气象。”
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毛笔,在钟山县石龙镇一个普通的村庄里,竟有几百人爱好起书法,并且拿起毛笔把字写得像模像样,彰显了一位位农民书法家的风采。
走进这个远近闻名的“书法村”,翰墨飘香的文化氛围便弥漫开来。村口的门牌对联是本村人写的书法,然后雕刻上去的,已经有200多年历史。钟玉旺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地道农民,每到农闲或者逢年过节时他都会来到村里的文化室练习写书法。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很多人逐渐喜欢上了书法。老年人茶余饭后,中年人忙完农活,孩子们做完作业,总是很自然的拿出笔墨纸砚练习书法,整村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贺州市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贺州还率先在广西推行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财政奖补“三自一补”和政府出资、群众出劳“两出”运作模式,按照一个党建理事会、一个农民休闲公园、一条环村绿道、一个文体场所、一处水面景观、一个整洁环境“六个一”建设标准,采取整村推进、整合项目、集中资金的办法,加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入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专项活动和“美丽乡镇”“美丽村屯”“美丽家庭”创建活动,推行“承诺+督查+曝光+问责”的“四步”工作法,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目前,贺州共建成58个自治区级生态村、483个市级生态村。
绿树成荫,果香阵阵,鸟音花容……走在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马鞍寨的村道上,美丽整洁的乡村景色让人耳目一新,交织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新农村壮锦。
近年来,马鞍寨村民先后自发自愿投入资金近300余万元,自发自觉自主地开展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屋前屋后“微田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开发百香果、香菇、草莓种植基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昔日的马鞍寨村容村貌较差,村道窄小,山塘臭哄哄,垃圾靠风刮,如今的马鞍寨,山绿了,路平了,水清了,村民笑了……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全新的面貌向世人揭示何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贺州还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推动美丽生态村屯建设提质升级。
富川朝东镇岔山村是“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当地党委政府创新推出“古道+古村+美食+互联网”乡村旅游运作模式,让商业级无线WIFI在深山古村免费覆盖,同时开发古道油茶、古道梭子粑粑等特色农家美食。一时间,前来岔山旅游的游客纷纷将古道、古村的景色和大量美食通过WIFI分享到朋友圈,每个游客都在为岔山村免费“打广告”,岔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目前,贺州共建有乡村旅游点41个,星级乡村旅游区11个,星级农家乐30处,发展农业旅游示范点9家,有3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开设民宿、客栈和乡村酒店旅馆。贺州市旅发委的统计显示,2018年春节长假期间,贺州市共接待游客76.3万人次,同比增长31.95;实现旅游消费4.21亿元,同比增长35.75。(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