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竹鼠养殖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杨盛 摄
里当瑶族乡发展特色种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 杨盛 摄
近日,马山县金钗镇龙塘村下山屯村民马月春自家地里,碧绿的桑叶生机勃勃,“过段时间就可以养殖新一批小蚕了。”马月春说,去年通过种桑养蚕,家里收入三四万元,这在以前是万万不敢想的,自己也因此从贫困户变成了“万元户”。
过去,下山屯的村民种玉米,用马月春的话来说就是“刚刚够吃”。前两年,村里的党员、扶贫干部纷纷走家入户,宣传党的好政策,将脱贫攻坚的战场延伸到贫困村和贫困户家里。
改变贫困面貌,让村民们脱贫致富,让群众在感党恩中争脱贫。去年12月,马山县开展了以“感党恩·争脱贫——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八个一”(讲一讲主题党课、谈一谈脱贫体会、晒一晒脱贫成果、唱一唱时代颂歌、找一找身边榜样、评一评脱贫贡献、树一树帮扶典型、整一整扶贫档案)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帮扶单位与基层组织、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沟通交流,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真切感受到扶贫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实惠,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怀和争先脱贫的内生动力。
敢担当
啃下贫困村发展“硬骨头”
“青龙村没有水源,成为制约村民们种植的瓶颈,我们只能另谋其他产业。”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青龙村第一书记邹鸿辉一针见血地指出。自从2015年来到青龙村后,邹鸿辉拿手术刀的双手接触的却是竹鼠、黑山羊,脑袋里想的不再是手术,而是脱贫攻坚的致富路。“当第一书记责任不亚于医生,村民们都指望着你呢。”邹鸿辉说。
“富不富,看支部”,邹鸿辉到任之初就明白,作为青龙村发展建设的“火车头”,党支部的战斗力最为关键。邹鸿辉带领支部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党支部引领作用,组建扶贫攻坚党员突击队,让党员在发展生产、致富创收上率先垂范,协助乡党委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齐村干,所有新任干部全部参加了任职能力培训。
党旗飘,人心聚。有了党支部作为坚强后盾,邹鸿辉开始下好第二盘棋。青龙村缺水少地,邹鸿辉没有急着上项目。经过调研总结,他决定重点帮助有劳动力的农户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又在留守人员中,结合农户养殖方面的经验,采取“以种为辅,以养为主”的发展模式。
“去年,我跟着合作社养竹鼠,年底收入1.3万元,有条件后我还要扩大规模。”青龙村豪下屯村民蒙克勇说。2016年,邹鸿辉带领村民成立了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马山县里当瑶族乡老豪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了86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理事长蒙军建告诉记者,近年来竹鼠价格较好,贫困户利用南宁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入股,每年可获得8%的保底分红,“合作社的工人都是贫困户,每个月还有800元工资收入。”蒙军建说。
在脱贫攻坚战中,邹鸿辉敢担当,积极探索脱贫新思路,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开发光伏发电、竹鼠和黑山羊特色养殖等项目。2017年末,青龙村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39%降到了2.29%,从一个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成为2017年村集体收入4万多元的致富样板村。
真干事
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
“现在流出的水比以前干净,我们喝起来也更放心。”青龙村信下屯村民潘红料打开水龙头,捧着白花花的水开心地说。在2017年以前,潘红料和村民们喝的水还是水柜里的“无根之水”。
邹鸿辉领着记者去看村民的水柜,由于长时间静止贮存,水柜里的水是绿的,底部积满了淤泥,水面还漂浮着枯枝败叶。邹鸿辉说,由于长期饮用不干净的水,村民们经常闹肚子,患病率非常高。
变化发生在2017年,按照自治区和南宁市脱贫攻坚的相关要求,要让村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去年,信下屯开始建设人饮工程,并在去年底完工,信下屯的村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邹鸿辉介绍,目前15个大型人饮工程在青龙村落地,家家户户都能喝到干净卫生的水。不仅如此,全村道路硬化到了每一户家门口;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移民搬迁40多户。
“正是因为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变化,日子有了盼头。”潘红料说。
数据显示,目前,马山县共建成贫困村通屯硬化道路149公里、砂石路110公里,实施饮水安全项目110处,75个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6.14%,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656套、农村危房改造1471户,解决3281名群众的住房问题。扎实做好21993名搬迁对象的精准核实工作,全面完成里当、加方两个安置点的建设任务,加快推进金钗、合作、板伏、苏博等4个安置点建设,建成安置房1711套、搬迁入住4022名贫困群众,其中去库存房安置318户1325人,更多的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家。
谋发展
因地制宜擘画产业
“户户是股东,贫困户当员工。”在金钗镇龙塘村巴更屯,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说的是龙塘村党支部书记蓝海飞在2012年成立广西巴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吸纳全村村民以土地或者资金入股,同时聘请村里的贫困户来公司务工的“巴更模式”。
金钗镇属于典型的大石山区,这里土地贫瘠,大多是“望天田”,旱涝不保收,过去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近两年金钗镇发挥党员经济能人作用,使他们成为巴更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发展创业的领导核心。
“公司成立之初,养殖技术、公司管理都不是最难问题,难就难在如何让群众信任我,让群众放心地把钱交给我,告诉他们我能把事情做好。”蓝海飞说,在外学习归来后,他和村里几名党员每天到村民家中进行走访宣传,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3个月后,在蓝海飞和村里几名党员带领下,巴更屯顺利成立了广西巴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动员村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建设养殖基地,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巴更屯38户村民全部出资入股,全屯家家流转土地建厂房,户户出资创业当股东。
周培端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他不仅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公司,还进入公司负责生猪养殖,“我现在有三份收入,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倍。”周培端乐滋滋地说。
“党员就是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凡事要冲在前,脱贫攻坚更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蓝海飞说。
要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马山县因地制宜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安排产业奖补资金扶持6.8万贫困人口发展特色种养,基本实现对有种养项目贫困户的全覆盖;培育和引导316个农民合作社参与产业扶贫,带动955户3725名贫困人口增收;统筹整合资源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县有3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其他贫困村均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