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重大公益性民生工程——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项目正在紧张建设。
民生为国之大计,健康乃民生之本。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健康广西建设打基础、利长远的关键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一年。
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胜利召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准施策推进健康扶贫、试点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全面推行网上生育登记……2017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卫生计生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扎实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全区卫生计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持续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扎实推进富民兴桂,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1 顶层设计
描绘健康广西新蓝图
健康中国的内涵,不仅是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更是涵盖全体人民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社会在内的大健康、大卫生,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2017年4月28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大会形成了“2+9”文件框架,即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的决定》《“健康广西2030”规划》两个主文件及《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广西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计划》等9个配套文件,从自治区层面构建了推进全区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明确了今后5年至15年的发展目标、方向、任务和路径。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有13个设区市召开了市级大会,并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全区上下形成了奋力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的良好氛围。
2 深化医改
老百姓就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2017年是“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工作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医改阶段性目标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广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改革。
在重点抓好柳州市等5个国家联系点城市综合改革的基础上,今年5月,广西14个设区市实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是非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中最先实现全覆盖的5个省(区)之一。全区14个设区市的161家城市公立医院和75个县(市、区)的222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同步加大各级财政补助和提升诊查、护理、手术、妇科、儿科、中医等226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的服务项目价格,破除“以药补医”旧机制,建立补偿新机制。
2017年鹿寨县被确定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自治区级示范县由6个增加到19个,进一步巩固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果。柳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激励表扬,并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讨班上交流经验。
狠抓医联体建设。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关于建设紧密型医联体的指示,及时出台了《广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各地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认真学习借鉴三江、上林、灌阳等地成功经验做法,一批三级医院以南溪山医院“三二医联体”做法为模板,积极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区二、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已建成“三二医联体”90个、紧密型医联体20个,一大批优秀专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参与管理、“传帮带”基层骨干,一大批基层医务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通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有效下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增强。
顺利实现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机整合,确保整合工作无缝接续、有序过渡,确保群众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不受影响,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和制度平稳运行。以开展“两票制”为重点,持续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社会办医进入了良性的快速发展阶段;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卫生”,初步建立了自治区、市、县(市、区)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3 两头齐抓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我区启动实施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围绕“保基本、促达标、补短板、强基础”的目标,计划投资164.71亿元,加强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力争实现“三个全面达标”,即到2018年,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到2020年,全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全面达到国家“十三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目标要求,全区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要求。2017年,自治区总投资42.54亿元,下达项目1504个,重点建设包括乡镇卫生院、县级综合医院、中医民族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病医院、卫生监督机构在内的项目。其中中央项目188个,开工率100%,居全国前列。
为了加快高水平医院的建设步伐,自治区加大投入,突出民族特色及毗邻东盟国家的优势,将卫生重点项目列为重大民生工程推进。利用中央、自治区30多亿元的资金支持,积极统筹推进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凤岭医院、广西儿童医院和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等一批自治区级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将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正式使用。
4 健康扶贫
一个都不能少
2017年是健康扶贫工作的“落实年”,实施健康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抓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以及开展源头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实现精准落地。
广西将农村贫困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从15个试点地区向全区范围全面铺开,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补充保险等有效衔接保障体系;对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取消住院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等一系列倾斜性医保政策,各县出台了财政兜底保障政策;启动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光明行动”医疗扶贫工程,较好完成了国家健康扶贫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全年共救治贫困患者39.16万人,其中治疗国家集中救治的9种大病患者8646例,完成白内障贫困患者手术3845例;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平均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
自主开发应用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核准患病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患病病种、费用负担等情况,完成全区贫困人口患病诊疗信息的核查更新工作,实现贫困人口健康信息动态管理。农村贫困户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规范化,建档率达85%以上。2017年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基本实现全覆盖,每个贫困患病家庭均有1名乡村医生或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是时代赋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使命。在迈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5 筑牢防线
疾病防控精准有效
一年来,广西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做好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持续巩固免疫规划成效,加大重点疾病防治工作力度。
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人均补助经费由45元提高到50元,服务项目由12大类增加到14大类,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国家组织的综合考评中,广西步入先进省区行列。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自治区卫生计生系统抓住“源头管控”“早诊早治”环节,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有效控制H7N9疫情蔓延。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以及精神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
与特色医改相结合,广西深入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继续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控制性与毒品传播艾滋病等8个专项工程工作,制定《广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狠抓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全国报告现住址为广西的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报告死亡数连续六年呈下降趋势。
6 优质服务
妇幼健康西部先进
2017年,广西围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设定的妇幼健康指标,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广西特色医改妇幼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妇幼健康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推进基层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保障建设行动计划,拓展实施免费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贫筛查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17免2补”妇幼健康惠民政策,推进“一站式”婚育综合服务平台,将住院分娩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报销范围,全方位全周期提供优质服务。
截至2017年底,广西免费婚检率达98.72%,居全国首位,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医学干预率提高至99.31%,出生缺陷发现率为185.60/万,出生缺陷实际出生率降至92.56/万,减少出生缺陷患儿6730例,其中,减少中重型地贫患儿1671例。孕产妇死亡率12.49/10万,婴儿死亡率3.5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99‰,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先进。依托“桂妇儿系统”加强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我区“母子健康手册推广应用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的做法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充分肯定。
7 多点发力
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丰富的民族药材资源、特有的地缘优势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让中医药壮瑶医药成为我区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2017年广西做好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助推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
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广西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等法律和政策文件,98.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41%的乡镇卫生院、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0.2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四项指标分别排在全国第10位、第5位、第1位、第1位。
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科技创新,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开展中医优势病种遴选与推广工作。完成对42个“十二五”国家中医重点专科、25个自治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评估验收,遴选出8个第二批中医优势病种。2017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5家单位入围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库。
2017年广西新增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我区18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26名继承人,评选广西名(老)中医60名。
8 医养结合
健康养老水平显著提高
未来20年将是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时期,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积极打造“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服务格局,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
从“被动治病”到健康养老,广西积极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除南宁、百色、贺州3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外,设立了鹿寨县等12个自治区试点示范县(市、区),医养结合试点覆盖全区所有设区市。
据统计,全区1600家养老机构中,50.87%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全区医疗机构中,有3267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其中2969家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设了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占90.8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26%。
9 落实国策
全面两孩政策稳妥实施
2017年,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策部署,以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为主线,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打开了新局面。
扎实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鼓励按政策生育的配套措施,做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修改有关工作。据统计,2017年广西户籍活产儿77.64万人,同比下降3.70%;其中二孩占比48.78%,同比上升3.01%。通过积极推进计生服务管理改革,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卫生计生部门将生育登记服务与母子健康手册发放有机结合,简化办理手续,畅通登记渠道,推进多证合一、网上登记,及时提供优质服务。
与此同时,诚信计生不断深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夯实。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和诚信计生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全区有22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各项政策制度稳妥实施,全年共拨付中央和自治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4.3亿元,受益27.52万人(户)。
10 “一带一路”
国际交流合作有新作为
重视援外医疗工作,广西向尼日尔、科摩罗两国派遣两个医疗队共21人,全年收治门急诊病人1.82万人次、住院1838人次,完成手术2159例,抢救危重病人75人次,出色完成了医疗援外任务。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率团访问马尔代夫时,向马累市赠送一套由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自行研发的英文版新生儿出生医学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及相关设备,填补了该国此项空白。举办第二届巴马论坛(2017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进一步扩大广西传统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健康快车为广西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2279例,助力健康扶贫。
一项项部署,体现着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健康广西建设的深入思考;一个个目标,展现着健康广西的美好蓝图。实现健康广西,让全广西人民群众以健康昂扬的姿态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指日可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