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表彰文艺创作铜鼓奖获奖作品
和“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宁讯(记者蒋林)1月18日,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和广西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表彰会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出席并讲话,自治区副主席丁向群宣读获奖作品名单和表彰决定。
近年来,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喜迎十九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等主题创作生产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这次会议对50件铜鼓奖获奖作品和35部(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彰。
会议要求,全区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德艺双馨文化名家;要完善扶持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不断开创我区文艺繁荣发展新局面。
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获奖名录
(2015年7月-2017年6月)
一、文学类(含民间文学)(10部)
1.小说集《母亲的岛》(陶丽群)
2.诗歌集《八桂颂》(石才夫)
3.长篇小说《掌墨师》(莫俊荣)
4.报告文学《铁血八桂——广西抗战实地寻访实录》(李广西、赵伟翔、陈跃文、李俊)
5.诗歌集《心中的灰熊》(陆辉艳)
6.中篇小说《女孩们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潘小楼)
7.散文集《穿过圩场》(罗南)
8.民间文学·.民俗研究著作《“吟诗”与“暖”——广西德靖一带壮族聚会对歌习俗的民族志考察》(陆晓芹)
9.民间文学《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10.民间文学·民俗志书《仫佬族地区文书古籍影印校注(上、下册)》(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
二、文艺理论类(3部)
1.《言说与现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读法》(李仰智)
2.《20世纪中国画名家在广西的艺术创作与活动》(李永强)
3.《壮族<麽经>神话探析》(林安宁)
三、音乐类(5首)
1.歌曲《从七月开始》(词:杨玉鹏 曲:陈丁、曾令荣)
2.歌曲《起航》(词:汤松波 曲:利宇翔)
3.歌曲《红红的板头妆》(词:黄露瑶 曲:冯锐)
4.器乐《第七交响曲——尘Ⅰ》(曲:钟峻程)
5.音乐电视《记住你》(词:刘俊廷 曲:颜宾 导演:郑浩、刘楠飞)
四、美术类(含工艺美术)(6件)
1.油画《蓝色自行车棚》(潘新权)
2.油画《渡》(吴志军)
3.油画《围城》(韩克伟)
4.油画《摆渡》(张学)
5.漆画《百鸟衣》(陆红阳)
6.坭兴陶《鼓声之美》(黄剑)
五、书法类(含篆刻)(3件)
1.《陈白沙书作观感》(傅绍尉)
2.《曾参大学选抄》(石云端)
3.《爨宝子碑》(韦渊)
六、摄影类(3件)
1.《标本室里的肖像》(杨洋)
2.《“空巢”小学》(卢增令)
3.《漓江源头》(阎天际)
七、广播影视类(10部)
1.电影《再见,在也不见》(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天昌投资有限公司、广西新影响世纪影业有限公司)
2.动画电影《勇闯天空岛》(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广西千年传说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3.电影《天各一方》(梧州市西江在线影视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广视传媒有限公司)
4.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动画系列片(广西电视台)
5.电视剧《暗战危城》(广西电视台、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6.专题片《广西故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自治区旅发委、广西电视台)
7.纪录片《寻找巴布什金中校》(广西电视台)
8.广播剧《冒着敌人的炮火——田汉抗战在桂林》(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9.广播综艺节目《花山恋——朱秋平与花山的二十五年》(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10.广播剧《母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靖西市人民广播电台)
八、戏剧类(含小戏小品)(5部)
1.方言话剧《龙隐居》(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
2.壮剧《牵云崖》(广西戏剧院)
3.话剧《水街》(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艺术创作中心、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4.儿童音乐剧《壮壮快跑》(广西木偶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5.小品《懒汉脱贫》(广西艺术创作中心)
九、舞蹈类(3件)
1.舞蹈诗《侗》(柳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柳州市艺术剧院)
2.群舞《打蓝靛》(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3.群舞《裙兜蜜语》(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
十、曲艺杂技类(2件)
1.广西文场《相约美丽南方》(广西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2.杂技《鸟语花香——单手倒立》(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