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黄姚镇凤立村村民欧桂兰正在刺绣一幅壮锦花鸟图。(本报记者郑海鸥摄)
扶智又扶志,提振脱贫信心
日前,现代壮剧《第一书记》继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巡演。该剧以一位女博士担任第一书记的两年扶贫工作生活为线索,讲述了党员干部在最基层投身于扶贫攻坚的感人故事。该剧已经在广西演出了200多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扶贫必须先扶志。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文体广电局局长莫罕锋对此深有感受:“在广大贫困地区,‘懒汉’等靠要,喝着酒、睡着觉等着被扶贫的现象并不少见,必须想办法让他们思想开窍、坚定脱贫志气,这样也才能激励更多群众自力更生、提振信心。否则,还真怕出现争当懒汉的现象。”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不少地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要让先进文化走进群众的思想深处,必须首先建设公共文化阵地,让活动常态化开展。近年来,兴业县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其重点放在了贫困村。目前全县92个贫困村共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70个,其余22个贫困村也建设起了舞台、篮球场、农家书屋等设施。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与先进文化亲密接触。
“以前,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偏重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认为那里的村民才有文化需要。后来我们发现,贫困村民更需要思想文化的激励和引领,更渴望在生动鲜活的故事中体会和理解党的政策。”莫罕锋回忆,好几次送戏下乡,《懒汉脱贫》等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深深触动了农民群众,村民抱着演员边流泪边说:“人活一口气,不能继续贫困下去了,更不能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关怀。”
村民在舞台上跳跳舞、在球场上打打球,看似平淡无奇,事实上大家在一起久了,常常会互相激励,好政策、好点子、好项目大家分享,有矛盾也逐渐化解,无疑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据介绍,从2009年到2017年,广西累计安排专项建设补助资金近20亿元进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作为脱贫攻坚文化扶贫的主要项目之一。目前全区共有3860个贫困村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占全区贫困村总数的77.2%。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