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编者按 近日,《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自治区主席陈武题为《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的署名文章。现将原文刊发,以飨读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 陈 武
党的十九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发展擘画了新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标定了新航标。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焕发新气象、展现新风貌、实现新作为,不断推动富民兴桂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富民兴桂各项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事业发展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紧密结合广西实际,积极谋划新思路新举措,扎实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线,标注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时代坐标。当前,广西经济发展、改革攻坚、开放升级、脱贫攻坚等也到了更为关键的时期,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富民兴桂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正确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发展和生态、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开创新时代广西发展新局面。
科学谋划新时代富民兴桂新思路新举措。新时代带来新任务,新任务提出新要求。我们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把握大势,按照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结合广西区情特点和发展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新期待,围绕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的目标,主动在思想上对表、行动上对标,科学谋划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解决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体现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努力推动实现发展更优质、生态更优良、人民生活更美好。
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绘就了宏伟蓝图。然而,目标不会自动实现,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重大部署、重大举措、重要安排,把富民兴桂各项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振奋精神、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坚决打赢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脱贫“三大攻坚战”,使广西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提升,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又是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的坚实基础。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广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稳增长基础不牢固、公共服务短板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群众收入水平较低,等等。我们必须客观看待不足和差距,对照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花更多心思、下更大力气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补齐短板,争取迎头赶上。
坚持稳字当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基础前提和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大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了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把稳增长作为富民之本、兴桂之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综合施策,继续全力抓好稳投资、稳工业、稳农业、稳消费、稳进出口、稳财政“六稳”工作。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支撑,增强项目后续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精准发力,帮助企业降本增效、降压减负,让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轻松前行。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持续增长新动能。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积极抓好防范金融风险、企业风险等各项工作,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补短板,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党的十九大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更多财力投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和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继续抓好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既要在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上有大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拓宽增收路,鼓起城乡居民“钱袋子”。收入持续增加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我们要全方位拓宽收入渠道,为实现群众持续增收打下基础,使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孵化与培训服务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创新创业向更高层次跃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更公平。
啃下“硬骨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党的十九大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们要坚定把精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切实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地和群众动员三个关键环节,用“绣花功夫”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深入实施精准脱贫工作,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集中攻坚,集中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积极创新思路和模式,更多运用市场的办法打通脱贫路径,让产业扶贫挑起脱贫攻坚的“大梁”。坚持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努力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做好“加减法”,促进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谆谆嘱托,坚定“一条扁担两头挑,一头挑起金山银山,一头挑起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方面,在绿色发展上做“加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深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为八桂大地添新绿,让江河湖海更洁净,使广西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另一方面,在环境污染上做“减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淘汰污染产业、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条件,对有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耗能高、耗水多的项目坚决说“不”。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绿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最美底色。
三、提质量,增效益,育动能,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总纲领。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围绕提质量、增效益、育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未来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结构优化,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是广西迎头赶上的根本动力所在。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结构的同步推进,在一二三产上同时发力,促进速度转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坚定不移推进糖、铝、机械、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使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催生新动力。大力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以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加快推动服务业提质增速。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扩大提升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特色水果和富硒农产品,积极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着力做优产品、做强产业、做响品牌,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
筑牢发展根基,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扩投资、稳增长、补短板,又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支撑。要按照基础设施成网成型成体系的目标,围绕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拓展交通、能源、水利、城镇、生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动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创新,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交通基础服务能力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既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也为稳增长、稳投资和优化发展环境提供重要支撑。
注重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现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按照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助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有效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引擎”作用,推动形成区域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态势。围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促进县域发展,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和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要素高效配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点。
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把打造服务一流、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在降成本、优服务、提效率上下功夫,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厚植发展优势,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积极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中介服务新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拓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全面落实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类产权,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助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强化内外联动,加快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广西发展潜力在开放、后劲在开放、希望在开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要求,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以“四维支撑、四沿联动”起势落子,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与东盟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整合优化开放平台资源,不断夯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马“两国双园”、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增强集聚要素、利用外资能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参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等外向型产业,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深化通关业务改革,提高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通过打造互利共赢开放体系,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 编辑:韦仲达 作者:陈武】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