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北海市多措并举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纪实

2018-01-02 17:57:23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陆海并进推动产业富民——北海市多措并举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纪实

  隆冬时节,合浦县水儿码头明显多了几分寒意,大蚝养殖户的信心却高涨。“今年大蚝的收购价每公斤高达10元,收成是真的不错!”养殖户张风高兴地对记者说,身后几个村民正帮她赶扎吊养大蚝的竹排,计划春节过后放到海里。

  增强张风投资信心的是北海产业富民政策。近年来,北海市通过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打造品牌树龙头等系列举措,为全市29万农(渔)民释放了红利,至2017年12月,建成16个在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解决富余劳动力2.3万人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帮助3242户农户摘掉贫困户帽子。

  激发社会投资 促就业富乡亲

  “现在每月工资4000多元,比以前在工厂打工1000多元好多了。”合浦县廉州镇马安村村民岑善超说。

  50多岁的岑善超在离村不远的水儿码头工作,给包括张风在内的廉州湾贝类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户装载大蚝。

  该合作社是北海市养殖大蚝面积最大的企业,养殖面积3万余亩,产值约5亿元。这是北海市激发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富民项目取得的可喜成果之一。

  产业富民,资金是关键。北海市首先制订优惠政策,以财政资金为引子,全面激发社会资金参与投入运营。据不完全统计,市、县(区)和乡镇三级财政仅今年1-8月投入产业富民项目资金3000万元,点燃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近200亿元的投资热。其中,已建成全国行业最大的合浦19万亩豇豆产业区、42万亩冬菜北运产业园,位居广西同行业第一、占地3500亩的铁山港光伏发电暨农业大棚产业群。

  自去年以来,中信国安、中民投等十余家大型国企、民企共23个超亿元的项目进驻该市沿海乡镇。目前,建成在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共16个。

  记者从北海市乡村办获悉,该市通过实施富有成效的产业富民政策和项目,为全市29万农(渔)民释放了较好的红利。解决富余劳动力2.3万人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帮助全市3242户农户摘掉贫困户帽子,帮助1300户创业户实现致富梦想。全市农(渔)民今年1-9月人均可支配收入9807元,同比增长9.8%。

  优化空间布局 壮大特色产业

  银海区宁海村瓜果飘香,大棚里硕果累累。“今年的‘北甜一号’哈密瓜收购价7.4元/公斤!”11月27日,瓜农李才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按照当天7.4元/公斤的收购价,下半造的哈密瓜产值约为18000元/亩,扣除成本利润约有12000元/亩。加上还没采摘的8亩大棚辣椒,预计下半年收入可达到20多万元。

  给李才支带来可喜收入的“北甜一号”是银海区培育的甜瓜品牌,该品牌曾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这得益于产业富民的空间布局。近年来,北海市支持鼓励一县三区和涠洲岛管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创优、创特。山区丘陵地域坚持豇豆水稻甘蔗等传统规模种植,打造了6个特色农业示范区;城市郊区乡镇做大蔬果花卉基地,新辟生态大棚1.2万亩;近海乡村坚持养殖捕捞,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新科技转变,养殖名贵生态鱼虾蟹,建设观光渔业。

  以银海区为例,做大做强特色果蔬基地,今年种植9个品种水果、面积7200多亩,产量创历史新高,产品远销全国15省(市区),该区现已成为全国西瓜辣椒生产销售集散地、两广最大的海产品汇聚地。

  做“向海”文章 增强发展后劲

  银海区的李才支通过种植增收,沙岗镇农民则依靠海洋发展养殖增收。“沙岗镇当地鸭苗成本1.6元/羽,10月份每羽可卖到5元,合作社仅鸭苗年产值就可达900万元左右。”合浦县沙岗镇沙岗村众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蒋兴树介绍。

  “打造‘向海经济’,是北海市产业富民的极其重要的抓手。”北海市乡村办负责人说,目前全市开始改造升级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两大海洋传统产业,大幅度提升产量,快速提高质量,稳步提高产品价值。

  新组建远洋船队赴三沙和毛里求斯及欧非的新渔场开展捕捞作业,新开辟深海网箱养殖名贵鱼虾蟹,银海区1-8月,渔牧业总产值22亿,增长4%,水产养殖面积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500亩。

  此外,中民海洋北海项目已签订,即将建设6000亩高新海养项目,生产一批优质高产的海产品,加快推进北海海洋水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北海海洋产业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海洋经济产值占全市GDP比重将达到47.5%。

  依托向海经济,该市39个行政村的经济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全市参与捕捞、养殖及加工销售海产品的就业人数达11万人。(原文编辑:曹丽媛  作者:管林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