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摘帽”之际话脱贫:抓住产业“牛鼻子” 充实集体“钱袋子”

2017-12-29 10:10:44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新华社南宁12月28日电题:“摘帽”之际话脱贫:抓住产业“牛鼻子” 充实集体“钱袋子”

  新华社记者王念、向志强

  在广西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虽然今年自治区组织的扶贫成效核验已经结束,全村脱贫“摘帽”几成定局,但镇村干部并未歇下来,连日来聚在村委会办公室商量着“摘帽”后的新计划。

  “保守一点算,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接近7000元,现在我们要加快养猪场和食用菌加工厂的建设,把集体经济搞起来。”37岁的村支书劳庭铁说。

  “去年你们村集体经济脱了‘空壳’,收入1万多,今年有多少?”前来和镇村干部一起谋划来年发展的凌云县县长莫庸问。

  “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是84425元。”听到这个有整有零的数字后,大伙儿都笑了。劳庭铁赶紧解释说,“这是一笔一笔算出来的。”

  加西村属于桂西石漠化地区,全村有286户1201人,其中壮、瑶等少数民族占47%。由于严重缺地少水,过去当地群众大多只能外出务工,主要农作物就是玉米。在3年前,全村贫困发生率为38%。

  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一直让当地干部群众愁眉不展。下甲镇干部劳文耀曾在加西村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回顾发展产业的经历,劳文耀感慨万千: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大石山里搞产业确实非常困难。有一年村里组织群众种辣椒,虽然获得丰收,但赶上辣椒价格大跌,一下子把群众好不容易点燃的希望浇没了。

  2012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认为还是要千方百计把产业发展起来,否则脱贫攻坚就没有依托。为吸取以往教训,村干部多次到附近乡镇考察学习经验,结合加西村的地理气候条件,最后将种桑养蚕确定为重点产业发展路径。

  经历过几次失败的群众不敢轻易响应,很多人持观望态度。时任村支书劳文耀挨家挨户做工作,可就连他的老父亲也没信心。父亲对他说:“我们村祖祖辈辈吃玉米粥,说变就能变?大伙儿不种玉米种桑树,万一搞砸了,让群众跟着你吃桑叶吗?”

  面对村民的担忧和质疑,村两委班子成员决定自己种桑做示范,同时发动党员带头,并动员自己亲戚参与,终于第一批12户种上了78亩桑树。

  当时,凌云县出台了扶持政策,初期免费提供桑苗,并配套建设蚕房。眼看蚕茧价格比较稳定,种桑养蚕户收入逐步增多,实实在在的效益面前,群众纷纷加入进来。加西村的蚕桑产业终于发展起来,目前全村种桑面积已有2500多亩。

  “仅仅算种桑养蚕的收入,2500亩就有500多万元,平均下来人均4100多元。”劳庭铁说,加上油茶种植、生猪养殖和部分群众外出务工等收入,今年人均纯收入近7000元。年底实现脱贫‘摘帽’后,全村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86%左右。

  脱贫攻坚需要全力冲刺,更需要长期巩固成果。“摘帽”之后怎么办?“摘”掉的帽子会不会再“戴”回来?对于这个问题,当地干部群众早有了打算。

  “只有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脱贫‘摘帽’才会有更加牢固的基础。”莫庸说,为让加西村这样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脱壳”,县里专门设置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每个贫困村可以得到20万元基金,先期入股到县平台公司,每年可获得7%的分红,之后转为固定资产获得租金等收入,也可以用来再融资发展集体经济。

  依靠这一措施,去年加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在自治区财政资金支持下,加西村又建起了养鸡场,养殖本地特色乌鸡,目前第一批出栏的乌鸡已经销完,纯利润有1万多元,第二批4000羽乌鸡也将在年前卖出。

  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另外两个主打项目,加西村的食用菌加工厂和养猪场正加快建设。“一个菌棒1毛钱,20万菌棒就有2万块。”“养猪场的规模是养100头母猪,一年收入将有30万元。”劳庭铁给记者一笔一笔算着增收账,展望来年的收获笑逐颜开。(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