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便利提速 物流基础夯实
——广西积极参与南向通道建设(下)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杨 秋 通讯员 周 磊 来守林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自困。
要把南向通道打造成一条可以兼顾成本与效率的便捷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通关、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与服务不可缺失。完成贸易便利化的目标需要海关、检验检疫、物流等多部门和领域的通力合作。
推动关检“三互”协作、物流一体化建设、共同推动压缩货物通关时间,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正式启动,中越友谊关-友谊国际口岸货运专用通道通车……这些大手笔的背后,凸显的是自南向通道建设启动以来,广西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提高通关便利化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通关便利化提速国际贸易
今年以来,由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承运的汽车零部件、发动机等货物,正通过南向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据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车德西介绍,现在,不管是在启运地还是目的地,都已实现了通关便利化。
在车德西看来,快速通关则意味着商机。
凌星刚是一位在凭祥边境一线从事水果外贸生意多年的水果商。在推进南向通道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凭祥口岸通关便利化的过程。
“以前通关要到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填写纸质申报单,现在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一站式申报通关,大大简化了手续。我们的水果装好车过好磅,大概1个小时就可以通关。”
据了解,8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区市的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共同签署了支持南向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在此基础上,11月27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区市海关在南宁市召开南向通道建设海关合作推进会,建立常态化会议沟通、联合调研、通关联通、风险联控、业务专项工作协同等“五项机制”。
南宁海关全力支持配合北部湾港一体化进程,实施北部湾港集疏运一体化改革,优化监管流程,对在广西北部湾4个港区间通过穿梭巴士驳运的集装箱货物,实现“同城互认”。改革后广西北部湾港口集装箱货物通关时间缩短1-3天,为南向通道聚合能量。同时,大力压缩海关通关时间,至11月已完成压缩口岸通关时间1/3的目标。
借助南向通道建设,南宁海关还大力加强与东盟国家海关通关便利化合作,积极探索加快推进中越“两国一检”通关试点工作,打造贸易便利化升级版等。
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国际贸易新通道
重庆-凭祥-越南河内的跨境公路运输,是南向通道跨境公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通往东盟最畅通、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凭祥积极融入南向通道建设。
9月11日,作为南向通道的先期建设内容之一,中越友谊关-友谊国际口岸货运专用通道正式通车,来自广西、重庆、甘肃、云南等南向通道沿线省区市以及越南等东盟国家的约200辆货运汽车,陆续通关过境。
该通道正式通车,不仅让水果进出境拥有了快速绿色通道,还使中越边境陆路大通道真正实现了客货分流,提高了中越贸易往来货物通关速度,为推进友谊关-友谊国际口岸先行实施“两国一检”新型通关查验模式奠定了基础。
在物流建设方面,9月1日,作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重点项目,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正式启动建设。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国际性的区域物流中心,拥有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国际金融业和物流业发达。新加坡浩瀚石油集团负责人吕建宏认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的启动建设,将有利于广西引进和借鉴新加坡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与人才培育体系。此外,该物流园除了有望在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获得便利条件,还可以为外资企业提供大型仓储,企业容易获得更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
物流有望驱动产业发展
南向通道既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积极探索,更开创了物流驱动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车德西表示,随着南向通道在重庆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实现“一带”与“一路”的无缝对接,形成了世界物流通道大闭环,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将更有效地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和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合作。“新加坡在南宁建设国际物流园,在功能上可对散杂的货物起到集聚、分拨等作用。”
“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立足于打造面向东盟、服务全国的综合性现代化物流园区,将着力推动跨境电商和物流加工业的发展。我们希望以南向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在全区建立起以多式联运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物流体系,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实现新的跨越和提升,为包括广西在内的中西部地区省区市开放发展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平台。”广西商务厅副厅长谭秀洪说。
2018年是南向通道建设的关键之年。为确保南向通道建设顺利推进,广西相关部门提出了2018年重点推进的项目39项,总投资达1409.8亿元。其中,钦州港东站集装箱中心站、南宁(铁路)国际性口岸项目等赫然在列。
根据工作方案,下一阶段,广西将加快建设北部湾港(钦州)多式联运基地、南宁综合物流基地、凭祥跨境物流基地,提升枢纽节点转运能力。同时提升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将北部湾港打造成为集装箱干线港和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此外,还推动国内沿线关检部门加强合作,简化通关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实施更加便利的通关机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