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贫困发生率下降一成

2017-12-14 15:28:44 | 来源:人民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本报南宁12月13日电 (记者庞革平)广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2012—2016年,广西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9万,年均减贫120多万人。全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8%降低至2016年的7.9%,下降10.1个百分点。同时,实现943个贫困村和4个自治区级贫困县脱贫摘帽。

  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2—2017年共投入327.77亿元。同时出台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系列政策及措施,全区累计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23.92亿元。

  累计投入133.3亿元,修建屯级道路44515.5公里,预计2018年底可实现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路。累计解决饮水困难贫困人口430多万人。98%以上的具备通电条件的自然村(屯)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区所有5000个贫困村。广西在每个贫困县确定5个以内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选择3个以内主导产业,覆盖60%以上的贫困人口。

  大力推广10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每个贫困村落实50万元以上发展资金,全区5000个贫困村已有1754个成立村民合作社。实施15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开展“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带动20多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建立教育精准帮扶机制,实现对12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的全覆盖。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并全部享受助学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区42个贫困县。

  扶贫故事

  生态茶园带动万人就业

  “我每种一亩茶政府补助1200元,党的扶贫政策太好了!”朱明芳是广西昭平县文竹镇大广村的贫困户,去年新种1.61亩茶叶,拿到了产业发展扶贫补助款1932元。

  “‘十三五’期间,我县出台了针对茶叶等特色产业扶贫补助政策,帮助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昭平县扶贫办主任彭斌说。

  “中国有机茶之乡”昭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有贫困村60个、贫困户17087户、贫困人口约7万。

  近年来,昭平积极推进茶叶产业化扶贫,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的发展模式,种植有机茶2万多亩,带动茶农合作经营生态茶园1.6万亩,为当地农户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帮助5000多户贫困户增收。“我在茶叶基地采茶,每月收入2000元。”昭平镇马圣村贫困户陆秀琴说。

  “村集体发展茶产业是一项有稳定收入的集体经济,也是帮助贫困户有稳定收入的产业。”村支书陈有福所在的富罗镇瑶山村是瑶族群众聚居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把种植茶叶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主打产业,发展村集体茶园94亩。村里将茶园按每亩400元出租给贫困户自主经营,每年村集体除地租外,还有3.3万元稳定收入。

  目前,昭平县已发展茶园20.5万亩,年产干茶1.02万吨,茶叶产值10.85亿元,从事茶业相关的人口近10万人,农民人均茶叶单项收入达到2600元。

  扶贫资金助力农户养殖

  近日,天气变冷,广西横县扶贫干部甘世刚来到该县那阳镇平联村贫困户康翠凤的家中,了解她一家过冬的吃穿是否有保障,并对她全家进行帮扶。

  “近年来,我丈夫和老父亲相继去世,家里没了顶梁柱,三个孩子还在读书,现在自己又患病,这日子越过越苦。”

  面对生活困境,41岁的康翠凤对未来一度失去信心。去年,当地地税部门的对口帮扶干部甘世刚了解到康翠凤一家的情况后,开始帮助她发展产业。

  “没有资金不要紧,我们可以争取;没有技能不要紧,可先从最熟悉的种养开始,有问题我们都尽力解决。”为了帮助康翠凤尽快摆脱贫困,甘世刚多次向有关部门争取产业扶贫资金,并请畜牧部门技术员对她进行培训,帮助她发展养殖业。

  今年5月初,康翠凤购买了105羽小鸡进行养殖,每羽得到了扶持资金20元。同时,她还种植了3亩稻谷、1亩玉米和0.8亩花生,有效解决了养鸡的饲料问题,多余的粮食还能外卖增加收入。

  今年10月下旬,康翠凤卖出第一批鸡,收入5250元,同时卖粮食又收入3355元。通过产业扶贫,康翠凤一年增收8600多元,喜上眉梢。最近,康翠凤又争取产业扶贫资金,购买了150羽小鸡和12羽小鸭,继续发展种养业。

  (庞革平 黄 皓报道)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4日14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