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黎兆齐 通讯员 温文合)12月11日,南宁数字城管系统进行迁移和新系统试运行,同时原位于双拥路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系统座席大厅整体搬迁到位于竹溪大道84号的市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中心4楼,原部署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系统机房及核心平台设备等搬迁并部署到位于市发改委的市电子政务网络中心机房和电子政务云平台,构建全新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
南宁市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城管升级将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城市管理乱象,广告乱贴、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工地乱象等“五乱”问题得到有效的遏制。通过对海量环境数据的挖掘分析,对城市环境演变、市政部件损坏等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分析与预测,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精细化、高效化、智慧化的管理。
解析
以实景影像为核心 实现城市直观管理
视频立案管理,将数字城管遍布市区内的视频监控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将共享单车管理纳入数字城管系统……南宁数字城管系统迁移和新系统试运行后,融入什么新的东西?将对城市管理有什么作用?11日,南宁市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中心相关负责人一一介绍。
南宁数字城管系统 全民参与城市管理
通过开通12319服务热线、12319微信、便民APP、中心门户网站、爱南宁APP等应用,建立全民参与城管工作机制,实现了对城市管理事件、部件信息的全面采集,使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增强了市民互动参与程度,真正实现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目标。
监督员上报、电话、微信、微博、新闻媒体投诉
从电脑转向移动端
系统升级改造后部署在市电子政务网络中心机房和电子政务云平台,充分共享利用市电子政务资源,提升数字城管网络运行效率,推进移动式管理。一线处置人员使用手持终端(可以是不同运营商不同操作系统)进行移动化、扁平化快速接收案件并反馈处置结果,实现数字城管工作模式从传统PC电脑向“全移动”终端应用转变。
市监督评价中心受理、立案
立案
实现案件自动派遣
将原有的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整合优化,形成统一的监督指挥评价体系,统一案件来源归口,统一案件立案派遣,设置12319热线、微信投诉、爱南宁APP服务、便民通上报、媒体曝光等城市管理问题的统一处理座位;实现案件自动派遣,根据监督员上报案件的问题类别和所属区域,由系统自动立案派遣至相应处置单位,提高工作效率。
派遣
市级、县、城区、开发区指挥中心将案件派遣到相关责任单位
视频抓拍
立案证据
数字城管系统升级建设的视频立案管理系统,将遍布市区内的视频监控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管理的可视化,系统实现视频内容的立案操作;让工作人员在对案件审核立案时可以调控监控影像查看案发现场的视频图像,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的抓拍功能采集案件需要的立案证据。
处置
直属责任单位、县、城区、开发区相关责任单位按标准处置案件
反馈
案件处置完成按流程反馈市级、二级指挥中心
核查
市监督评价中心核查案件处理情况
结案
市监督评价中心对案件核查属实后结案
评价考核科学直观
按照城市管理目标综合考评和数字城管数据内在生成并举原则,运用新型智能考评模型,将信息化技术、监督评价的工作模式应用到数字城市管理中,并将考核结果以图形化或表格化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全面提升数字城管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评价
市监督评价中心对市属责任单位,县、城区、开发区进行考核评价并发布评价结果
实时展现街景影像
数字城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使用国土局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并对主城区约325平方公里进行普查,更新城市管理部件数据96万多个,建设以实景街景影像为核心的数字城管地理信息新蓝图,实现对城市道路、城市部件等城市治理数据的全面、直观的管理,能快速、实时地展现城市部分重点区域面貌。
共享单车纳入管理
将共享单车管理纳入系统,监督员巡查发现共享单车乱停放案件时,可通过系统及时通知相应共享单车企业,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系统相关模块已于今年8月底试运行,9月1日正式运行。截至12月10日,数字城管系统共立案共享单车无序停放、车辆损坏案件3.2万多起,受理市民投诉的无序停放问题60件。下一步,南宁数字城管系统将强化共享单车数据的运用,通过大数据加强对共享单车用户的监督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全面提升全市共享单车监督管理水平。
2006年3月
南宁市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第二批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城市之一。
2007年3月
南宁市数字城管系统正式启动建设。
2008年5月
南宁市数字城管系统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验收。
2017年12月11日
南宁数字城管系统进行迁移和新系统试运行。
编辑:石笑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