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活动现场。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区双 摄
广西新闻网南宁11月10日讯(记者 叶焱焱 实习生 区双)据了解,目前全球有超过1.99亿女性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3.13亿。11月9日,为迎接2017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来临,普及糖尿病相关预防和控制知识,以“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为主题的义诊活动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
医护人员为病人做检查。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区双 摄
活动当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肾内科、心血管科、妇产科、骨关节科、眼科、营养科等科室的专家们到场为糖尿病患者义诊。专家们结合各自专业为市民免费提供糖尿病相关知识咨询服务,免费监测血糖、血压、体重,并开展多项趣味知识和游戏活动,发放饮食教育和健康教育资料,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市民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对糖尿病预防。
市民在做足底压力测试。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区双 摄
据悉,全球育龄女性糖尿病患者人数达6000万,糖尿病是全球第九大女性死亡原因,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女性人数达210万。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妇女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较其他女性高出10倍;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更易发生早期自然流产或胎儿畸形;1/7的分娩受到妊娠糖尿病的影响;半数妊娠期高血糖发生在30岁以下的妇女中。
市民向医生咨询。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区双 摄
据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罗佐杰介绍,其研究团队在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期间,抽取南宁及周边数个社区的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计9016人,其中女性5572人。研究结果显示女性高血糖的比例约占9%,血糖升高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罗佐杰表示,妇女怀孕时,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尤其是妊娠糖尿病。但是糖尿病血糖不是很高的时候没有症状,所以患者没有注意,其实血糖达到指标就可以诊断是糖尿病了。
医务人员为市民测血糖。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区双 摄
妊娠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都有影响,对母亲来说会产生不良的妊娠结局,比如说早产、流产、巨大胎儿,以及分娩以后母亲得恶性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同时心脑血管的风险也会增加。对胎儿来说,宫内发育的不良,会造成巨大胎儿还有胎儿的畸形,以及在出生以后患低血糖。在分娩时,也增加了母亲以及胎儿的风险,应引起各界的重视。
从饮食上来说,并不是说孕妇多进食,胎儿就会发育得好,其实供体平衡就可以了。如果多吃还引起血糖升高,除了对母亲身体不利,对胎儿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但是有些孕妇觉得自己并没有吃多少,为什么血糖还是高呢?罗佐杰解释,高龄、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等都是患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女性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到专科医院去做检查。特别提醒准备生二孩的女性,或者原患糖尿遗传的女性,怀孕前最好到内分泌科或者妇产科做评估,控制好各种指标,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科普: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间高血糖的主要危害是围产期母婴临床结局不良和死亡率增加,包括母亲发展为2型糖尿病、胎儿在宫内发育异常、新生儿畸形、巨大儿(增加母婴在分娩时发生合并症与创伤的危险)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增加等。
一、妊娠糖尿病:关注“糖妈妈”
1.妊娠糖尿病(GDM)的诊断标准:对所有妊娠孕妇,在妊娠24~28周以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行OGTT。
满足以下任何一项,即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空腹血糖 ≥ 5.1 mmol/L
1h 血糖 ≥ 10.0 mmol/L (75g OGTT)
2h 血糖 ≥ 8.5 mmol/L (75g OGTT)
注: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个以上时间点血糖高于标准即可确定诊断。
有高度糖尿病风险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分娩史、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应尽早监测血糖,如果空腹血糖≥7.0 mmol/L 及(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应在2周内重复测定。如血糖仍然如此可诊断妊娠期间的糖尿病。
2.什么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高龄妊娠、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3.计划妊娠的糖尿病妇女妊娠前的准备
(1)糖尿病妇女应计划妊娠,在糖尿病未得到满意控制之前应采取避孕措施;
(2)由糖尿病医师和妇产科医师评估是否适合妊娠;
(3)如计划妊娠,应在受孕前进行身体全面检查和各项准备。
4.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
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5.3 mmol/L,餐后1h≤7.8 mmol/L;或餐后2h血糖≤6.7 mmol/L;HbA1c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5.妊娠期间糖尿病的管理
(1)确诊后1-2周就诊一次;
(2)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通过饮食治疗血糖不能控制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3)妊娠期间的饮食控制标准:既能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低生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
(4)加强胎儿发育情况的监护,分娩时和产后加强血糖监测,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6.妊娠期糖尿病产后随诊
(1)产后6-12周行OGTT检查,异常为漏诊的糖尿病。正常者定期2-3年查一次血糖,有症状应提前查;
(2)OGTT确诊糖尿病应转内科治疗;
(3)发现糖耐量异常,应每年随访;
(4)应进行饮食及锻炼等教育。
二、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2010年中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调查了中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应用WHO1999年的诊断标准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若同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则其患病率为11.6%。
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0.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0%,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5.0%。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a. 年龄≥40 岁;
b. 有糖调节受损史;
c. 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d. 静坐生活方式;
e.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f.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1mmHg=0.133Pa)],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h.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35mg/dl)、甘油三酯≥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i.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j.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k. 多囊卵巢综合征(PC0S)患者;
l.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指南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并定期随访,给予社会心理支持,以确保患者的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长期坚持(定期检查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具体目标是: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
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kcal(1kcal=4.184kj);饱和脂肪酸摄人占总脂肪酸摄人的30%以下;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min/周。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组分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症等。伴随着血糖、血压、血脂等水平的增高及体重的增加,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发展速度及其危害等将显著增加。对2型糖尿病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降糖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合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乙18号院万达广场A座15层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01009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7401111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8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