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拓荒合作20余载 广西种子东盟结硕果
2023-09-12 10:46:04来源:南宁晚报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原标题:拓荒合作20余载 广西种子东盟结硕果

  广西农业科技“走出去”“引进来”为东盟农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拓荒合作20余载 广西种子东盟结硕果

  广西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博士、研究员吕荣华(中),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邹成林(左)及越南农业大学作物所副所长范光俊(右)一起查看基地农作物生长情况 (吕荣华供图)

  越南大米、越南蔬菜、越南水果……每年东博会上,琳琅满目的东盟国家粮食作物、蔬菜水果,成为展会上亮眼的“明星”,备受市民喜爱。在这些“明星”农产品背后,广西农业科学家贡献的力量可不小。广西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博士、研究员吕荣华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率先“走出去”的本土科学家。20多年来,吕荣华一直行走在东盟国家农业的田埂之上,见证了中越农业合作发展。他在东盟国家传播农业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也吸引了一批东盟国家的年轻科学家“走进来”,在广西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期待学成之后助力家乡发展。

  广西“华哥”扎根越南20余载 甘当越南农业“拓荒牛”

  今年9月初,吕荣华再次坐上开往越南的大巴。

  吕荣华与越南的缘分不浅。2000年,中国在越南建设的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基地落户越南农业大学,吕荣华和同事们便开启了在越南种植杂交水稻的工作,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最早“走出去”的首批科学家之一。

  “2000年刚到越南农业大学示范基地的时候,走过的田埂杂草丛生,草都长到了腰部,还提心吊胆地担心蛇出没。不仅工作环境艰苦,生活住宿条件也十分简陋,3个中国专家挤住一套房。加上语言不通,技术还需多方磨合,困难重重。”吕荣华用一个词形容刚去越南时的情景——“拓荒牛”。他说:“在中国有一些优势品种,长得快,还带有香味、甜味,但却很难在越南落地。这些新品种种下后也成为硕鼠虎视眈眈的‘口粮’,都被老鼠吃光了!后面实在没办法,只能在示范基地建起围墙。这一点,一开始也得不到越南当地人的理解。”

  吕荣华说,当地人以为中国科学家们只是来越南“镀镀金”,或许一两年就回去了,没有长驻的打算。而且,有些工人到了下班时间就下班,也不管秧苗是否被晒死,有些外国专家也不亲自下田。吕荣华等中国科学家们便带头挽起裤脚撸起袖子,顶着大太阳下田下地。为了查看作物生长情况,他们常常在田里忙碌。这一待就是20年,他们也赢得了当地人的赞叹:“中国科学家了不起!你们真的把青春留在了越南。”

  正是凭着这股执着韧劲与坚守,中国农业科学家渐渐赢得了当地人的好口碑。每年4月至9月,是吕荣华最忙碌的时期,几乎每个月都会往返越南一次,到基地里查看作物长势。如今,当地越南人民每次在基地里看到吕荣华,总是亲切地称他为“华哥”。

  100多个广西品种“走出去” 农业科技合作在越开辟新天地

  在中国科技部和广西科技厅的支持下,在越南农业大学实施建设的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项目,是中国在越南建设的第一个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基地,一直运行良好,是中越农业科技合作典范。

  该基地围绕越南粮食、水果、蔬菜产业发展中关键性、制约性技术难题,重点关注技术互通,从基地建设、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研究中国-越南农业科技合作模式,积极促进中国与越南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全力推动农业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开辟双边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天地。

  通过该基地,广西农业科学院有1位科技人员在越南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位科技人员获得越南农业部国际合作奖,1位科技人员获越南农业大学与中国广西农科院合作贡献、科学研究和学习出色奖,2位科技人员获越南谅山省科技厅促进科技国际合作贡献奖,6位科技人员获越南北江农林大学农业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贡献奖;3个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共招收9名东盟杰出青年到广西农业科学院进行科研工作。

  20多年来,广西农业科学院已在东盟建立了10个示范基地或示范点,在越南、老挝、泰国建立三个联合实验室。其中在越南建立7个示范基地示范点,在越南示范种植100多个品种,获越南农业部审定农作物品种3个,新品种保护权1个。累计推广辐射种植的水稻、玉米、蔬菜、甘蔗、食用菌、木薯、香蕉等作物共100多万公顷。如今越南已成为杂交水稻种植第二大国、大米出口大国。

  开展民间“科技外交” 为东盟农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在越南北方,以前也有国外的葡萄品种过来试种,但是都没有成功。经过我们农业科学家的努力攻关,广西农业科学院引进的葡萄栽培技术实现了新突破,现在农户和公司还有相邻的省都来学这个技术。”吕荣华说,这个新突破正是广西农业科学院实现的。

  越南北江农林大学中越边境地区科技走廊示范基地,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该基地示范葡萄简易避雨栽培技术,使得葡萄商业种植在越南北部首次示范成功,并带动了葡萄种植在越南25省市的推广和辐射,社会反响非常好。

  通过构建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进行全面深入的合作。据悉,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有中越边境科技走廊示范基地建设(二期)及适宜品种技术应用,中缅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建设。2022年广西农业科学院与文莱NANA农场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水培农业技术在文莱落地实施,为“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做出新的探索。

  目前正在申报中越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联合实验室项目;4月份在广西农业科学院共同为“中越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联合实验室”揭牌;6月份在越南北江农林大学举行越中农产保鲜加工联合实验室挂牌仪式,双方互聘科技人员为客座研究员;启动招收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工作……吕荣华表示,将进一步争取更多的合作项目,得到双方国家、地方政府项目资金支持,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基础。

  广西农业科学院目前建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东盟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一带一路”国际甘蔗产业科技创新院等新型科研平台,通过农业科技“走出去”和“引进来”,把中国农业先进技术向东盟转移,让“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东盟愿景早日成为现实,为东盟农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进一步提升东盟农业科技水平和人民福祉。(南宁晚报记者 凌剑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