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执法“利器” “绿色智慧”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1-09-06 10:13:53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如何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执法的“利器”和“重器”,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怎样加强生态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和科技支撑,优化执法方式服务高质量发展?

  8月30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广西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水平,打造生态环境执法“智慧眼”,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注入更多的绿色动力。

  A 秸秆焚烧是个难题 自动监控应联尽联

  秸秆露天焚烧一直是影响广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广西基本建成了天空卫星遥感监测、地面铁塔实时视频监控、网格员分片包干巡查的秸秆禁烧“天地人”综合立体监控网,并运用无人机自主巡航系统在来宾等市开展重点管控,监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广西借助5颗卫星和662个铁塔视频监控点位,可对全区秸秆露天焚烧情况实行24小时监控。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卫星遥感监测在全区共计发现秸秆焚烧火点2984个,全区662个铁塔视频监控点位共计发现大小火点58711个。同时,在秸秆禁烧管控期间,广西首创了“秸秆焚烧预报指数”,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的模型,结合GIS基础数据,确定烧除时间、烧除区域和烧除量,科学指导各地开展限烧区有组织焚烧管理,变被动“救火”为主动合理焚烧处理,以满足农业生产和环境质量要求。

  近年来,为提升科技查污能力,广西大力推进执法视频监控项目建设。如今,覆盖桂林、百色、河池、来宾、崇左5市的55家涉重金属及冶炼行业企业247个视频监控点位,以及全区17家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企业137个视频监控点位,均可实现24小时非现场实时监管。

  此外,广西大力推进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联网,重点排污单位做到“应联尽联”。今年,广西应联网排污单位663家1365个监测点位,较2020年(534家957个监测点位)新增129家408个监测点位,截至目前,已完成联网648家1350个监测点位,监测点位联网率达98.9%。

  B 环境执法信息化 监测数据真准全

  长期以来,火电、水泥和造纸等典型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不容忽视。面对一些企业偷排漏排污染物的行为,如何进行更“智慧”的监管?

  “生态环境部门有序推进典型行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标记和电子督办试点工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樊德明说。

  2020年10月,广西结合实际印发实施3个典型行业自动监测数据标记规则,围绕“不标记是常态、标记是特例”工作思路,强化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于环境监管执法。此外,广西在全国6个试点省份中率先编制印发电子督办规则,围绕“发什么、发给谁、怎么处理”的核心问题,细化落实排污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和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职责,推动各项电子督办任务实现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广西在自动监控业务平台内登记标记信息4546条,火电、水泥和造纸3个行业触发督办信息48757条。

  由于种种原因,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行为和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

  为破解国家取消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后辖区运维企业能力良莠不齐的难题,确保自动监测数据“真、准、全”,从今年起,广西全面启动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社会化运维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工作,这是全国首创。截至目前,全区共有83家运维企业纳入参评名录。该项工作以服务等级、运维能力、生态环境部门监管3大类评价指标为参考,重点考核运维企业运维服务能力水平,对弄虚作假、虚假申报等严重情形设定“一票否决”项,鼓励运维企业作出生态环境信用承诺,积极推动治污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为帮扶基层加强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广西以钦州市为试点,争取资金300万元支持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配齐日常执法检查所需的无人机、无人船、执法记录仪、移动执法箱、重金属探测仪、便携式大气污染物检测仪等各类仪器装备。下一步,广西将由点及面逐步铺开,计划“十四五”自治区本级筹措3.2亿元,推动提升全区生态环境执法能力。

  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法规处处长胡展章介绍,“十四五”时期,广西还将优化升级移动执法信息化系统,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加快设区市智慧环保监管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等建设;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补齐执法能力短板,推进执法能力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市县下移。

  C 企业不干扰环境 政府不打扰企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跨省非法转移危险废物事件频发,跨省调查、溯源难度较大。

  广西、广东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与联防联控机制,被倾倒省发现案件线索及时通报来源省,实现协同联动,共筑防范危险废物跨区域非法转移防线。另一方面,广西内部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多部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联合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据统计,今年5月起,广西组织开展为期5个月的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及时发现和查处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妥善处置了一批非法倾倒、填埋的危险废物,有效保障了全区生态环境安全。

  在对环境违法犯罪进行严厉打击的同时,如何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服务高质量发展,同样考验着生态环境部门的智慧。

  “为适应疫情防控形势、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现实需要,根据生态环境部和自治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我区自2020年3月起建立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通过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樊一良说。2020年12月,广西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作为优化执法方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之一,明确了9项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事项。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积极通过在线监控、视频监控和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对正面清单企业实施非现场检查,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污染物排放状况,对正面清单内存在轻微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免除行政处罚;针对部分环境管理存在问题和困难的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944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大力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及应用范围,全面推行生态环境领域包容审慎监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前提下,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干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樊一良说。(广西日报 记者 余 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