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科技赋能创新强
2021-07-01 09:59:18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广西:科技赋能创新强

数说成就

广西:科技赋能创新强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负责人、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项目主持人、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邓国富带领国家种质资源广西调查队到隆安考察收集水稻种质资源。(广西农科院供图)

广西:科技赋能创新强

上汽通用五菱挺起创新脊梁,向科技要动力、向科技要活力。图为宝骏基地现代化、自动化的车身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广西:科技赋能创新强

广西玉柴实施“新型节能环保国VI发动机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该产品产销量不降反增,全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预计在“十四五”末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卢幼花/摄

广西:科技赋能创新强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不断攻克新技术、推出新产品,高端铝合金等材料已成功应用于运载火箭、大飞机等众多领域。本报记者 徐天保/摄

广西:科技赋能创新强

2020年,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经过系列基础创新和技术攻关,建成世界最大跨径的拱桥。马博彧/摄

广西:科技赋能创新强

近年来,柳工创新跑出加速度,一大批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图为856E-MAX电动装载机与DW90A-EV电动宽体车联合作业,这是柳工全新一代纯电动系列设备。 (柳工供图)

广西:科技赋能创新强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农琼庆/摄

  本报记者 李新雄

  1958—1961年,合浦县白龙珍珠试验场马氏珍珠贝人工插核育珠试验获得成功;1976年,柳州机械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大马力操舟机;2001年,柳工成功生产出国内首台机电一体化、高原型特种轮式装载机,填补了国际空白;2018年,玉柴率先推出我国第一台排放达标国六发动机;2020年,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经过系列基础创新和技术攻关,建成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广西科技工作者以科技报国之志、创新济民之情,在八桂大地上书写了一个个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动人故事。

  从星火计划到火炬计划,从科教兴桂到创新计划,广西科技创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面向”,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创新支撑引领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着力壮产业,科技赋能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我区设立50亿元的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糖料蔗等13个重点产业领域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创新成果丰硕。2018年11月,我区启动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突破100项以上重大技术、创建10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育100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新增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转化1000项重大科技成果),两年多时间就提前超额完成任务。该工程获得521个专利,开发出293个新产品,新增产值530亿元。

  ——着力强主体,企业创新创造更有活力。“十三五”期间,我区启动高企倍增行动计划、“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梯度链。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800家,是2015年的5.2倍。瞪羚企业实现从无到有,总数达107家。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十三五”期间,累计下达财政奖补资金7.2亿元,惠及上千家企业。成立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认定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3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由7家增至19家,新创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8家。

  ——着力强改革,重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迈进。2016年,我区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1+8”系列等政策文件,破除部门藩篱整合形成了5大自治区科技计划,推行科技项目申报常态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处置、分配、收益“三权下放”。2019年,成立自治区科技领导小组,在更高起点上优化顶层设计、推进科技创新,出台“科技三评”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2020年,我区出台“广西科改33条”及系列政策措施,近90个政策点全方位推进自主创新。

  ——着力夯基础,高端创新源集聚取得新突破。“十三五”以来,我区实施高新区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新设立贺州、崇左等6家自治区级高新区,高新区数量达到14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7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63家。2020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994.38亿元,完成营业总收入9890.26亿元。创新平台不断增多,目前,全区拥有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4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06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强力支撑。

  ——着力稳投入,科技成果产出更加丰硕。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由2015年的105.9亿元增至2020年的167.1亿元。2020年全区拥有发明专利25163件,是“十二五”期末的3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首次突破5件,是“十二五”期末的2.5倍。输出技术合同登记数量及成交额由2015年的1577项、7.3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201项、90.9亿元。我区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共28项,其中,广西牵头获奖数是“十二五”期间的3倍。

  ——着力育人才,聚才汇智效应明显增强。我区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八桂学者制度、特聘专家制度等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开展人才小高地、院士工作站等聚才育才平台建设,开展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选聘,改进和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等政策,多措并举推进我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18—2020年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126个,“十三五”末,我区拥有国家“五类”人才比2015年翻两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