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南宁市宾阳县甘棠镇 找准定位谋出路 实处着力促脱贫
2020-09-11 16:00:44来源:南宁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宾阳县甘棠镇

  找准定位谋出路 实处着力促脱贫

南宁市宾阳县甘棠镇 找准定位谋出路 实处着力促脱贫

  宾阳县甘棠镇那河村发展漂浮式内循环养鱼产业。(宾阳县甘棠镇供图)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宾阳县甘棠镇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六个精准”“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方针,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坚持从“两不愁三保障”着手,在传统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培育扶贫先进典型等方面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路径。 

  据统计,甘棠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9户3440人,目前已脱贫917户3305人,全镇贫困发生率由精准识别之初的6.2%下降至0.24%。 

  发展特色产业 拓展增收路子 

  走进甘棠镇八德村,青葱翠绿的山坡上,一株株生机盎然的香杉小木苗是这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绿色+扶贫”的路子,以示范效应带动全村林种更替,逐步实现“退桉还杉”,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生态致富双赢的扶贫之路。 

  目前,八德村已带动全村20户贫困户自主发展香杉种植,还吸纳了30户贫困户到示范园务工,每人年均增收超过6000元,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八德村是甘棠镇的缩影。在脱贫攻坚战中,甘棠镇坚持以产业扶贫为重点,通过发展糖料蔗、林下鸡、林业经济等产业,不断创新举措,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升脱贫成效。目前,全镇利用山区地理优势,积极发展经济林等林业产业,全镇种植经济林12万亩,年产值1.2亿元;贫困户发展经济林产业143户2520亩,年产值252万元,户均增收1.32万元。 

  此外,甘棠镇发展壮大糖料蔗产业,全镇共有1.2万亩“双高”基地,辐射带动193户贫困户发展糖料蔗产业,户均增收1.55万元;发展壮大林下养鸡产业,规模化发展“凤彩黑雪”等生态土鸡养殖160家,带动19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200元。 

  做强集体经济 提升脱贫质量 

  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贫困地区从“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脱贫开发的质量和效益的一剂“良方”。 

  近年来,甘棠镇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点发展六律生态土鸡、八德香杉等林业综合服务、那河内循环养鱼、旺龙香樟及香油提炼加工等产业扶贫示范园,积极探索扶贫产业示范园带贫减贫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4个产业扶贫示范园共带动贫困户196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今年4月,每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六律村委高达66.39万元,那河村委12.36万元。 

  在甘棠镇那河村,当地利用榃厚水库,采取“支部+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与致富带头人合作经营创建利农家庭农场休闲旅游扶贫示范园,重点发展漂浮式内循环养鱼产业。该示范园每年可为那河村带来14.4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发动84户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等发展代种代养养鱼产业,每户贫困户增收约1250元。 

  培育先进典型 激发内生动力 

  甘棠镇坚持扶志、扶智推动脱贫工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素质与技能,涌现出“懒汉”变“勤快哥”的詹太康、身残志坚的易培利等一批先进典型。 

  詹太康是八德村委沉香村人。他早年在外务工时受伤,返乡后整日无所事事,靠着打工赚的“老本”生活。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八德村驻村队员及帮扶责任人了解到詹太康的情况后,决定先从他的思想工作做起,劝慰詹太康尝试做短工。 

  这一转变,还让詹太康尝到了不少甜头。2017年,八德村村级集体经济养猪场建成,詹太康主动报名当管理员。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后,詹太康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那宁村委福逢村的易培利自小患小儿麻痹症,身高不足1.2米,但他身残志坚、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响应扶贫政策号召,积极发展养殖和种植产业,通过自身努力,年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在2019年成功实现摘帽。 

  如今,詹太康和易培利的脱贫故事在全镇成为典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正以他们为榜样,发愤图强,坚信依靠国家的政策、依靠自己勤奋的努力,一定能改变贫穷的面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胡光磊 

  通讯员黄玉华程昭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