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倾其所有打赢脱贫硬仗 尽其所能攻克贫困堡垒
2020-05-15 18:45:44来源:南宁日报编辑:骆秋妤责编:张群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南宁市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倾其所有、尽其所能,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集中力量打好“四大战役”,尽锐出战,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对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发起总攻。

  滚石上山,唯有奋力才能登顶;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在这场宏大的战役中,全市上下拿出非常之策、使出非常之力、推出非常之举,攻克道道难关,冲破重重险阻,不断开创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在产业扶贫、饮水安全、村级集体经济、易地扶贫搬迁、粤桂协作、对口帮扶等诸多领域齐头并进,搬走了脱贫攻坚路上的“几座大山”,形成了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南宁样本。

  试看今日绿城大地,脱贫攻坚战鼓声声、旌旗如画,一个个贫困村华丽蜕变,一个个项目快速推进。大地为锦,信念为笔,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脱贫攻坚画卷。

  产业扶贫

  产业旺起来百姓富起来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前提。

  聚焦特色产业,推动产销对接,能人带富……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南宁市紧紧围绕“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目标,精心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推进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特色和优势是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

​倾其所有打赢脱贫硬仗 尽其所能攻克贫困堡垒

  武鸣区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内,工人忙着分拣包装沃柑。记者潘浩 摄

  南宁市着眼产业扶贫,一系列顶层设计、规划部署、扶持政策相继出炉,搭起了产业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支撑。2019年伊始就分别召开全市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和全市产业扶贫重点工作推进会,明确全年产业扶贫工作、重点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同时印发了《南宁市农业产业扶贫2019—2020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实现产业扶贫对贫困户全覆盖,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

  为提高产业覆盖率,南宁市还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指导各县区制定2019年“5+2”特色产业发展计划,严格实施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对发展特色产业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贫困户给予产业奖补,促进扶贫产业发展,提高产业覆盖率。去年,全市所有县区“5+2”特色产业、预脱贫村级“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所有贫困村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覆盖,示范带动贫困户3.44万户参与产业发展;每个贫困村均培育有不少于3名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所有贫困村均设置有产业发展指导员,全市共设置了2904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今年以来全市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班504期,培训贫困群众2.12万人次。第八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公布,南宁市5个贫困地区农业示范区上榜。

  2019年,我市还投入扶持资金8550万元新建162个扶贫示范园,重点扶持桑蚕、晚熟柑橘、香樟、家禽、草食动物等五大产业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这些特色种养产业正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和示范园签订种植合同后,我免费领到吴茱萸种子、有机肥。去年种了1亩吴茱萸,收入9000元。还在示范园做工,月工资3000元。”近日,兴宁区昆仑镇太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韦员明跟驻村干部聊起了自己的“增收账”。太昌村作为昆仑镇4个贫困村之一,2019年成立中草药种植扶贫示范园,建设园区水肥一体化、诱虫灯、药肥配送房等基础设施,通过“示范园+农户”模式,开展吴茱萸、天冬等中草药种植,预计到2021年,产值可达250万元。示范园以高于市场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的中药材,并吸纳32名贫困人员到园区务工,村民合作社每年还可以获得4万元收益分红,既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记者阮晓莹)

  饮水安全

  潺潺“幸福水”流入千万家

  “山上无泉水,山下无河水”是广西大多数石漠化地区的写照。石漠化地质就像一个天然漏斗,天上下雨地下漏,地表水难以保存。饮水问题不解决,谈何脱贫?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重点在上林、隆安、马山3个贫困县实施跨区域集中连片供水和找水打井工程,经过不懈奋斗,补齐了饮水安全这块短板,源源不断的幸福甘泉流入石漠化地区千家万户。

​倾其所有打赢脱贫硬仗 尽其所能攻克贫困堡垒

  上林县云里莲海庄园立体养殖基地探索农旅结合之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记者潘浩 摄

  2019年12月31日,上林县塘红乡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集中供水二期工程正式竣工,随着水厂泵站机组运转,清水沿着水管流进百姓家中,解决了当地群众饮水难题。

  罗欢是居住在上林县塘红乡幸福小区近1500名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之一。她说:“过去住在老街上,每天只有早晚两个时段供应自来水,冬天水少时,供应的水还有异味,需消毒静置后才能勉强入口。”

  上林县塘红乡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集中供水工程是去年我市12个农村区域集中连片供水建设项目之一,属于上林县石漠化片区塘红乡、乔贤镇周边16个村委会(社区)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供水管网直接覆盖安置点及塘红社区周边1.38万人,还延伸至乔贤镇,实现集中连片供水,为两个乡镇共7.93万人提供安全用水保障。

​倾其所有打赢脱贫硬仗 尽其所能攻克贫困堡垒

  坐落在隆安县都结乡陇选村绵绵群山中的二级供水加压站。 记者程勇可 摄

  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隆安县存在季节性缺水、饮水安全问题的乡镇共有3个,涵盖18个行政村156个自然屯,涉及人口32000多人。缺水成为这些村屯摆脱贫困的最大障碍,这18个村中贫困村就占了16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0个。破解水的瓶颈,隆安县脱贫攻坚格局将豁然开朗。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隆安县共投入2300多万元,按水源及地域分类先后共实施项目13个,建成5个片区的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项目,覆盖18个行政村156个自然屯。受益总人口3.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万人。

  马山县将集中连片与分散式供水相结合,按照“能联网的不单村,能扩建的不新建,单村变联网,小网变大网”的原则,合理布局区域供水设施。对位于河流和中型水库附近的村屯,通过规模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如投入9000多万元建设的马山兴科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白山镇、乔利乡15.68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对不具备建设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的区域,通过建设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进行供水;对已建有供水工程但水源水量不足的区域,采用新旧结合、联网互通的方式供水;对于居住分散、单门独户的农户,通过“一户一柜”满足用水需求。

  截至2019年底,我市农村集中供水率从2015年底的83.2%提高到91.9%,比全区集中供水率高4.21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水利部提出的2020年底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7%的目标;自来水普及率从2015年底的80.5%提高到91.3%,比全区自来水普及率高6.55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自治区提出的2020年底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总体达到85%以上和水利部提出的2020年底全国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的目标;水质达标率从2015年底的44.9%提高到68.77%,比全区水质达标率高5.59个百分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记者 阮晓莹)

  村级集体经济

  强村加速跑兴业斩穷根

  2019年,全市所有1556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4万元以上,年总收入达4.08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村共381个,占24.49%;超过20万元的集体经济示范村共165个,占10.6%;超过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共76个,占4.89%,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倾其所有打赢脱贫硬仗 尽其所能攻克贫困堡垒

  马山华星柑橘产业示范区壮大当地村级集体经济。    (马山县供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南宁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策支撑,拓宽增收路子,持续攻坚推进,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一个个“空壳村”迈上“脱壳之旅”,一个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踏上“强村之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凸显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骄人成绩——

  马山县金钗镇龙印村深入开展“组织带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产业扶持”的“三带一扶”强党建促脱贫工作,发挥村民合作社优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昔日的穷山村迈向脱贫致富“快车道”。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3.57万元。

  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两培两带两促”六大提升行动,强化能人带动,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35万元,累计收入87.22万元。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探索形成的“南宁做法”——

  南宁市始终坚持“尽锐出战”,市级领导小组深入县乡村调研指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将市人社局、市金融办、市税务局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推动各成员单位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2019年,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聚焦短板弱项,开展集中调度7次,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困难和焦点问题。

  2019年市财政按每个非贫困村15万元标准,投入1.64亿多元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县(区)加大扶持力度,配套投入资金1.81亿元。整合市本级投入每个贫困村100万元、每个深度贫困村150万元扶持资金,以及中央、自治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6200万元资金,累计投入资金8.5亿多元,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面达标提供坚强支撑。

  同时,突出做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七篇文章”,大力发展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2019年通过发展产业、物业带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76.65%。

  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2020年市本级财政投入1.89亿元,给予1097个非贫困村每村15万元扶持资金,对较为薄弱的505个村每村再增加5万元扶持资金,示范带动县一级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截至5月10日,全市已有1342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占全市1559个村(社区)总数的86.08%。(记者 杨静)

  易地扶贫搬迁

  砥砺“挪穷窝” 安居奔富路

  早上起床做好一家人的早餐后,震东集中安置区居民黄凤琴来到在小区内开设的扶贫车间,和其他20多个搬迁户居民一起做高频电机绕线的活计,每个月她都能从这里赚到1500元左右的收入。像这样的扶贫车间,仅在震东集中安置区就有4个,这里还有23个灵活加工点,为安置区居民提供务工岗位。

​倾其所有打赢脱贫硬仗 尽其所能攻克贫困堡垒

  在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崭新的居民住宅楼拔地而起。(何宏生摄)

  从农村来到县城,从务农转为务工,黄凤琴的生活是不少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缩影。易地扶贫搬迁是南宁市精准扶贫“七个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脱贫攻坚“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南宁市“十三五”时期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133人。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已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133人,搬迁入住率100%,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及搬迁入住任务全面完成。

  目前,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已从住房建设及搬迁入住向后续扶持及管理转移,调整工作目标导向,将后续扶持及管理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重点任务推进。计划在今年有效解决搬迁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让他们能够享有与迁入地群众同等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到2025年,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收入逐步提高,能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实现“能发展、可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南宁市始终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将“安居”与“乐业”同步谋划。2018年10月,南宁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南宁市关于促进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方案的出台为全市其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各项目县区参考“震东模式”,每个集中安置点制定一套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实行“一点一策”,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我市聚焦安置区就学、就医、就业等“三就”问题,聚焦安置区后续扶持及管理,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建配套义务教育学校10所,目前已投入使用8所;新建(扩建)配套卫生医疗机构8个,目前已投入使用7个;计划配套建设农贸市场8个,目前已建成7个;全市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创业)意愿14944户,目前已实现就业(创业)14916户;全市12个800人以上安置点计划集约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9个中心”便民利民服务机构共108个,已完成建设98个。

  目前,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后续扶持及管理、拆旧复垦和加快完善安置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上来。南宁市正稳步推进后续扶持工作及拆旧复垦工作,全市计划2020年实施后续产业发展项目18个,计划投入后续产业资金20950万元;全市应拆除旧房7013户,已拆除2316户,旧房拆除率33.67%。并将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安置区“补短板”配套项目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500万元用于支持安置区“补短板”项目建设,支持马山县白山镇第三初级中学、隆安县第五中学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宁市强化安置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实行出入管控、体温测控、小区定时消杀制度,截至目前,全市2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未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群体性感染事件发生。同时全力保障安置区群众基本生活,根据政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困难搬迁户办理低保。截至目前,全市纳入低保的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4534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11423人,纳入城市低保3111人。(记者王志鹏)

  粤桂扶贫协作

  喜结连理枝 共筑小康梦

  两广一家亲,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彼此相融。这是南宁市与茂名市开展扶贫协作的真实写照。2017年,粤桂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的召开,将南宁与茂名两个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茂名的电白、化州、高州分别与我市马山、隆安、上林3个国家级贫困县结成帮扶对子,开启了协作发展、携手奔小康的壮丽征程。

  走进位于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旁的粤桂小学,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塑胶运动场上孩子们生龙活虎,教学秩序井然……崭新的学校托起了从大山深处搬出的孩子们的梦想。

​倾其所有打赢脱贫硬仗 尽其所能攻克贫困堡垒

  我市聚焦安置区就学问题,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建配套义务教育学校10所。图为设施齐备的隆安县粤桂小学。记者潘浩 摄

  “支教老师的上课方式很新颖、很有趣,我们很快就能把知识点记下来。”对于自己的新老师,在隆安县粤桂小学就读的六年级学生乔隆鑫称赞有加。新教室、新校园,从茂名来的优秀支教老师,让她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近年来,教育帮扶已经成为南宁与茂名开展扶贫协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据统计,茂名市累计选派了316人次支教老师,投身我市贫困一线,克难攻坚、默默耕耘,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来知识,也送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两地运筹帷幄,决战脱贫攻坚,不止教育,两年多来,通过扶贫协作,两地关系之紧密、联系之频繁、合作之深入,前所未有。

  自开展扶贫协作以来,南宁全市上下谋定笃行,为消除贫困尽锐出战,茂名更是持续倾力帮扶,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上林、马山、隆安县为主战场。3个贫困县累计5个乡镇、28个贫困村、10所学校、13家医院分别与扶贫协作地区的相关单位结对。

  两年多来,两地多点切入、多措并举,持续加快项目建设,推动人才、教育、医疗、产业等方面协作发展,推动项目产生效益、恵及群众,切实把茂名市的帮扶支持转化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在绿城大地上结出了协作硕果。

  ——在马山县,两年多来,茂名市电白区先后引进5家广东企业落地投资兴业,推进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合作,援助建设了4个扶贫车间,帮助了136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在上林县,由粤桂帮扶资金支持的上林县40MW光伏项目,将为上林县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1334户贫困户(动态管理)每户提供3000元扶贫资金,贫困群众增收有保障。

​倾其所有打赢脱贫硬仗 尽其所能攻克贫困堡垒

  广西上林大染坊茧丝绸有限公司的缫丝厂车间里,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黄维业 摄

  一个个项目落地见效,成为南宁与茂名开展多方位扶贫协作的缩影。

  据统计,2017年以来,茂名市援助我市粤桂扶贫协作财政资金达3.9222亿元,茂名市的高州市、电白区、化州市再援助我市上林县、马山县和隆安县共1910万元,总计4.1132亿元。今年4月,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又将2020年援助的1.4085亿元帮扶资金安排用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教育医疗等26个帮扶项目建设。 (记者胡光磊 )

  企业对口帮扶

  政企齐携手 乡村换新颜

  “从大山里搬到县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在马山县板伏扶贫加油站工作的板伏安置点安置户陆家恩开心地说。作为南宁交投集团率先在南宁市推出的一项产业扶贫创新举措,马山县板伏扶贫加油站应运而生,通过实行利润分配与贫困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倾其所有打赢脱贫硬仗 尽其所能攻克贫困堡垒

  上林县通过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张艺军 摄)

  南宁交投集团创新帮扶模式、打造“扶贫加油站”为扶贫“加油”的故事,正是南宁市搭好用好企业与深贫村对口帮扶平台、做好脱贫攻坚“大文章”的真实写照。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南宁市在广西率先启动深贫地区帮扶工作,共组织67家企业帮扶深度贫困地区,其中65家企业帮扶56个深度贫困村,华润集团帮扶深度贫困乡隆安县都结乡,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帮扶深度贫困县马山县,走出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对口帮扶新路子。

​倾其所有打赢脱贫硬仗 尽其所能攻克贫困堡垒

  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把金花茶产业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把青秀区巴兰坡村打造成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金花小镇。(毕荣星 摄)

  在对口帮扶中,各帮扶企业深入深度贫困地区调查研究,为深度贫困地区把脉,充分发挥帮扶企业的资源优势,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产业、解决劳动力就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及推广优良种养品种、开展技术服务等,将企业独特优势与深度贫困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精准对接,促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

  ——产业活力激发。华润集团投入资金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并实现发电;南宁建宁水务集团出资120.4万元,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帮扶马山县里当瑶族乡北屏村与企业合作建设里当鸡生态养殖示范园项目。

  ——村民就业有保障。南宁威宁投资集团在马山县加方乡龙岗村打造了“扶贫车间、扶志超市、扶智课堂”综合中心,使其成为集就业增收、奖励先进、宣传引导、技能培训及电商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扶贫工作中心,这一模式成为全国首创;中铁房地产集团广西江湾置业有限公司帮扶上林县塘红乡弄陈村建设扶贫车间,目前弄陈村已获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8.1万元(厂房租金)。

  ——助力贫困户脱贫。南宁轨道地产集团提供16万元设立扶贫专项基金,以“代养牛”的方式帮扶隆安县丁当镇红阳村1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获得800元的收益,期限3年,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南宁市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入资金建设碧桂园隆安县定坤村精准扶贫工作坊,碧桂园南宁城市公司还与睦丰家居集团签约合作,定向采购定坤村扶贫手工藤编制品,进一步推进扶贫项目落地。

  ——乡村风貌焕然一新。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帮扶马山县古寨乡龙林村,提供帮扶资金用于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道路防护栏和龙林村小学储水柜,还为该小学安装了一座空气能热水器,解决全校师生使用热水问题。

  ……

  在各帮扶企业的大力推动下,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见效,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贡献“企业智慧”和“特色样本”。据统计,自结对帮扶工作开展至2019年,各帮扶企业投入南宁市深度贫困村的资金、物品等累计达5733万元,帮扶实施产业项目143个,企业在带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贡献了重要力量,为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应有贡献。(记者韦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