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农信社撑起全广西银行业支农支小“半壁江山”

2019-09-05 12:18:19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谢咏任

  ■核心提示

  近年来,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广西农信社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苦干,特别是近期以来,该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广西农信系统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出实招、见真章,积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激发地方经济活力,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占广西银行业22%左右的资金实力,发放了广西银行业66%的农户贷款、约50%的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99%以上的扶贫小额信贷以及60%以上的扶贫龙头企业贷款。截至2019年6月末,广西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7430亿元,比年初新增540亿元,增长7.83%,各项贷款余额达5755亿元,比年初新增409亿元,增长7.67%,存款、贷款余额均排全区银行业第一位,多年来纳税总额位居广西区直企业、金融同业第一,为全区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A  服务“三农”的坚强后盾

  “农信社真是我们蕉农的‘及时雨’,近几年贷了300多万元支持我们种香蕉。”隆安县那桐镇那桐村香蕉种植大户卢景帅赞不绝口。

  这是近年广西农信社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在广西,通过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一批市县相继获得中国“香蕉之乡”“芒果之乡”“荔枝之乡”等称号,许多乡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错位互补、协同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已有“一村一品”国家级示范村镇41个,自治区级示范村镇80个。

  这一切,都与广西农信社对“三农”大力支持息息相关。据统计,2014年至2018年,广西农信社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4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累放额的82.85%;2019年1-5月,广西农信社累计投放涉农贷款843亿元,比年初增加192亿元,5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4165亿元,撑起了广西银行业支农的半壁江山。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广西农信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适应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变化,做好服务“三农”主业,健全支农服务长效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涉农领域等社会经济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涉农信贷投放,积极为“三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充分发挥农村小额信贷的品牌优势。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按照全覆盖以及打造社区银行的要求,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优先对建档立卡的农户评级授信,以推广“桂盛信祥卡”为抓手,提高农户贷款的满足度和覆盖面。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和信用环境,部分县级农信社提高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从原来的最高3万元提高到5万元,部分县域提高到了20万元甚至30万元,帮助更多农民借助小额贷款的支持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积极发挥农村小额信贷品牌效应,持续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投放力度。

  实施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工程。积极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信贷模式,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支持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联合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以龙头企业担保、农民贷款,龙头企业承贷、农民使用,以及根据订单、发放小额农贷等形式,支持农民发展种养殖业。此举不仅让农民和小微企业贷款获得性大大提高,农信社贷款风险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民从盲目种植、跟风种植转向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实现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企业有效连接,实现多方共赢。

  持续加大农业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主动适应当前三农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支持广西糖料蔗、水果、秋冬菜3个“1500万亩”生产基地建设,并围绕自治区实施粮食、茶叶、桑蚕、食用菌、生猪、肉牛肉羊、罗非鱼等特色产业提升行动,积极做好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打造广西生态、高效、精品农业。持续推动“一村一品”发展,助力打造“美丽乡村”“生态乡村”。

  B 民营小微企业的“好伙伴”

  广西农信社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部署,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富民兴企”的经营理念,推出3个创新,为广大民营小微企业“雪中送炭”,千方百计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突出重围”,被众多民营小微企业誉为“及时雨”“成长伙伴”。

  创新信贷品种,破解担保难题。广西农信社结合民营小微企业特点,积极开发多样化产品,针对经营、种养大户推出“金香蕉”“金老板”系列信用贷款产品,将“信用工程”创建延伸至民营小微企业,实现了“贷款像存款一样简单”;相继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使用权、汽车发动机合格证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最高限额循环流动资金贷款、安心贷、助商贷、政保融、快乐贷款等30多个信贷产品,满足了民营小微企业多层次、多元化的信贷资金需求,提高了民营小微企业资产利用率。

  创新利率定价,降低融资成本。广西农信社大力推广民营和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实现“总量控制、分次发放、逐笔归还、良性循环”,既提高了用信的灵活度和便利度,又减少了民营和小微企业利息支出。同时,该社推广民营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依据小微企业交易结算总量及结算账户活跃程度,对结算稳定并形成一定资金沉淀的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提供分期偿还本金等更为灵活的还款方式,减轻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还款压力。针对不同民营和小微企业实行差别化贷款利率,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对存单质押、综合回报率高,以及制造业、农产品加工、销售等行业发展前景好、产品有市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负责人或股东资信状况良好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实行优惠利率。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广西农信社精简民营企业贷款材料,简化贷款手续,压缩审批环节,实行限时办结,切实提高对优质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水平。在经济发展快、小微企业较集中的县域,成立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金融超市、特色支行等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对经济发展较慢,小微企业分布分散的县域,设立服务专窗,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团队。制定小微企业贷款限时办结管理办法,明确单笔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抵押贷款业务办理实现“468”目标,即抵押贷款业务办理环节优化至4个,申贷材料精简至6项,办理时间压缩至8个工作日内。

  2019年1-5月,广西农信社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66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5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194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980亿元(人行口径),小微企业贷款接近广西银行同业小微企业的“半壁江山”,存量、增量双双居广西银行同业首位。

  C “四跟四走”扶持特色种养

  “没想到不光住进了城里的楼房,日子也过得像城里人一样。”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的搬迁移民唐秀海高兴地说。此前,唐秀海一家住在大山深处,靠务农为生,家庭年收入仅1万元左右。搬迁后,他从大化瑶族自治县农信社获得10万元贷款,扩大养殖和贩卖水产品的规模,预计年收入将达15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广西农信社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精准扶贫决策部署,以金融精准扶贫为主战场,全力以赴服务全区脱贫攻坚,勇当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在2018年4月27日召开的广西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上,广西农信系统两家单位荣获2016-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5月10日,广西农信社定点帮扶的田林县浪平镇江洞村脱贫摘帽得到自治区表扬通报,1名员工获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贡献奖。

  为配合自治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广西农信社大力推进支持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制订了对扶贫重点县、片区县贷款增速以及农户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区贷款平均增速的“两个不低于”工作目标,对到贫困县投资开办企业的扶贫龙头企业给予“贷款期限优惠、贷款利率优惠、抵押担保优惠、贷款准入条件优惠”4项优惠政策,在广西银行业首创推出农民建房按揭贷款“安居贷”以及针对扶贫对象的“致富贷”。

  广西农信社还坚持产业引领,以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按照“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工作思路,该社紧紧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多种担保方式,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广西农信社坚持金融扶贫“造血”功能和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对信用良好、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有技能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贷尽贷”。2019年5月末,54个贫困县所在地的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2385亿元,占该社各项贷款余额的41.75%,当地市场份额占比第一,全力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有效信贷需求。

  为了让移民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广西农信社加大了对移民搬迁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为农户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期限达3年,贷款额度可逐年递增,最高可贷100万元,且在利率上实行优惠,对于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民贸民品贷款等,利率优惠幅度最高达50%。

  截至2019年5月末,广西农信社已评级授信贫困户103.8万户,授信金额450亿元,是全区唯一实现全覆盖的金融机构。2016年以来,广西农信社累计向50.1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无担保无抵押扶贫贷款227亿元,累计惠及贫困人口220万人,广西是2016年全国扶贫小额信贷新增超百亿的4个省区市之一,得到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充分肯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