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大学生牛倌”打造产业扶贫新名片

2019-08-09 16:34:28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大学生牛倌”打造产业扶贫新名片

  杨远澄(左)正跟基地工作人员探讨肉牛管理细节。

  本报记者 胡光磊 文/图

  大石山脚下,一个个绿色大棚引人注目。凑近才发现,大棚下“住着” 13000多头进口肉牛。原来,这是一个标准化、现代化的肉牛养殖基地,负责人是当地有名的“大学生牛倌”——杨远澄。

  2014年,研究生毕业的杨远澄来到上林县白圩镇朝韦村创业,成立了广西山水牛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水牛公司”),意欲打造一家以肉牛养殖为基础,从养殖到餐桌全产业链打造+互联网营销的现代化扶贫龙头农业企业。

  5年来,基地以“龙头企业+党支部+金融+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动上林县各乡镇、贫困村成立了83个山水牛合作社,辐射带动贫困户3972户参与山水牛养殖,占上林全县脱贫攻坚总户数的19.3%。合作社及公司为上林县全县1000多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打造山水牛品牌

  树立贫困群众脱贫信心

  8月7日,阳光炙烤着大地。在朝韦村养殖基地的大棚内,高温并没能阻挡贫困户莫维红的干活热情。在这里工作,每个月领2000多元的工资,这让莫维红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在布满石山的上林县贫困地区,耕地不足且分散严重制约着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多年来,村民只能通过种植玉米、花生填饱肚子。

  然而对杨远澄来说,山好水好的上林,是发展养殖业的宝地。“借助上林优异的自然环境,只要精心育出好牛肉,打出好品牌,必定能大有作为,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杨远澄说。

  围绕市场对牛肉“香嫩”的需求,从创业之初,杨远澄便不断研究科学养牛的技术。从品种选择到顶级牛舍的打造,从科学规范养殖到中草药防治,几年间,山水牛公司的自主研发技术专利就达到了94项,大到肉牛营养系统、防疫系统,小到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公司对整个养牛流程都进行了全面规范。

  目前,山水牛公司已研制出具有壮乡药膳特色的构树核心料,让20个月龄的牛肉达到3年龄的牛肉香度,使得山水牛肉品质在口感、香嫩度、富硒含量、血红蛋白等指标上都具备了市场竞争力。

  实施产业帮扶

  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子

  富了不能忘乡亲。依托上林县的自然资源,养牛产业越做越大,品牌越打越响,杨远澄没有忘记要带动群众一起享受胜利的果实。

  2015年开始,在政府推动下,上林县许多乡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以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个人小额贷款等形式入股山水牛公司,公司帮助贫困户购买牛犊,并集中在合作社养殖,出栏后再由公司回购,村集体和贫困户领取分红。

  杨远澄把这样的合作形式称之为“合伙”。短短3年的功夫,合作便收到了成效,带动2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入股,合伙人也尝到了甜头。“今年上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下半年预计还会再增加2万多元。”朝韦村“两委”干部邵明忠说。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杨远澄还推出了“认养帮扶”的模式,通过社会资本认养认购山水牛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贫困户在劳动的基础上每年获得一头价值5000元的山水牛犊,由基地进行饲养。贫困户则通过种植饲料卖给山水牛公司获得收入。

  这一帮扶模式有效地避免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也为贫困群众增加了一份种植收入。在基地务工的莫维红,今年通过销售草料也赚了不少钱,“家中原本被当作废料的玉米秆、花生叶,现在能卖给基地600多元一吨,山水牛公司的帮扶真是全方位。”莫维红说。

  据统计,自该模式启动以来,共有310家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认养认购山水牛总价值2400万元,带动200户贫困户通过劳动脱贫。

  完善产业链条

  确保脱贫不返贫

  如今,山水牛成为上林县产业扶贫领域的一张亮丽新名片,增强了不少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在大石山区里,能有山水牛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在,我们贫困群众的小康生活肯定不是梦。”莫维红说。

  目前,在杨远澄的领导下,山水牛产业正在不断壮大。为进一步提高产能,深化脱贫攻坚效果,杨远澄还从加强全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在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牛肉销售、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冻精繁殖、活牛交易等环节完善产业链条,为扶贫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希望把企业做大做强,并最终建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做出品牌,这样贫困户也能跟着这个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收入,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杨远澄说。

  此外,杨远澄还计划打造壮族老家田园综合体及壮都小镇,以“山水旅游+壮族文创+科技小镇+科技长寿产业”深入挖掘、发展上林自然风光旅游,形成一二三产联动,解决农产品的产销难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