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传承精美瑶绣的瑶家妹

2019-06-10 08:57:05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本报记者 张天韵

  “没想到我一个土生土长的瑶家妹子能创建自己的瑶绣公司,没想到去年能成为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素芳的几个“没想到”,从电话那头传过来。

  初夏的一个周末,记者拨通正在深圳出差的李素芳电话,她谈起了钟爱一生的瑶绣。

  作为瑶族传统文化符号,瑶绣距今有着1900多年历史。李素芳的先祖都是远近闻名的瑶绣传承人,传至李素芳这代,已有200多年历史。1979年出生的李素芳自小耳濡目染,精致美丽的瑶绣图案早已在她脑海生了根。

  最初,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李素芳流连于城市的繁华,到处打工。直到有一年,她回到自己的家乡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黄石村,看到年迈的老母亲戴着老花镜吃力地穿针引线,看到传统瑶绣技艺几乎绝迹,看到家乡不见了瑶服的踪迹……此时,李素芳深深感觉到,自己该接过这沉甸甸的接力棒了。

  2004年李素芳创办了瑶族服饰制作工坊,鼓励村里的绣娘做刺绣并高价回收绣品,结果家里堆满了200多套古老瑶服和无数的绣片,自己却不得不借钱付给绣娘工钱。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喜讯传来:2006年,瑶族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贺州瑶族(尖头瑶)服饰是瑶族的代表性服饰之一,这使李素芳看到了希望。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正式成立了一家瑶家文化创意公司。公司成立后打响的第一炮,就是李素芳的刺绣产品《瑶族盘王印章》和《年年有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特色工艺品,作为装饰品嵌入笔记本封面成为联合国赠礼。瑶族刺绣终于走出山沟沟,为世人所知!

  李素芳创办的瑶族文化体验馆里陈列着一套名为《剪方瑶——瑶绣新释》的瑶族服装,“这套瑶族新娘服装是我和母亲花了4年的时间,全手工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光是帽子就有25层,重10多公斤。”李素芳声音里满是骄傲,“这件作品在去年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举办的‘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中获得了银奖。”李素芳说,“瑶绣靠心灵手巧,用心了,自然会绣出味道。”

  有了好的瑶绣产品,同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贺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先后为瑶族服饰传承基地拨了近百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瑶族服饰新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发展迅速,年产服饰1.02万件(套),各类工艺衍生产品3.6万件。瑶族绣娘们用心制作的瑶绣作品《根》《瑶族风情(系列)》《瑶族传统服饰》等被许多博物馆收藏,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和港澳台地区。公司也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传承基地”“全区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称号。

  瑶绣事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500多位绣娘在农闲时做刺绣,每位绣娘都可以领到可观的手工费,有的家庭每年可以得到上万元;瑶族盛装的规模化生产,让瑶族村寨村民在瑶族婚礼、赶圩、做客时都穿上了崭新的民族盛装。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瑶绣、喜爱瑶绣,李素芳应邀到许多学校上课,把农村绣娘的形象和传统瑶族服饰文化带进了学校课堂;还给瑶妹们进行培训,听过她授课的达到了1000多人次。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