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蒙山:“五大生态战”助力脱贫攻坚

2019-01-25 11:36:31 | 来源:光明网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自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广西蒙山县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依托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优势,探索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创新开展生态扶贫,2018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推动脱贫攻坚实现绿色发展和跨越发展。

  打赢生态产业战,推动群众稳定增收

  精准招商。蒙山县围绕生态产业开展绿色招商,优选生态特色产业,县内两个工业园区在招商源头上进行筛选把控,确保入园企业必须符合生态产业定位。近年来,成立11个专业招商引资工作队,抓住“东融战略”等有利时机,围绕茧丝绸、林产林化、特色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重点脱贫产业开展绿色招商,成功引进山东淄博大染坊丝绸公司、金富春丝绸集团、北京邦味调料品公司等20多家与脱贫产业有关的生态产业企业。

  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地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扶持桑蚕、丝绸、蜜蜂等特色生态产业。相继出台涉及桑蚕、柑橘、猪、蜜蜂、松、光伏、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方案,投入帮扶资金34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5+2”特色主导产业,覆盖贫困户5988户,覆盖率为80.13%。明确“一人一群蜂”的目标,全县蜂群发展到11.5万群,位居全区第二位。

  基地带动。充分发挥丝绸产业园、特色种养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龙头集聚和带动作用,发动贫困群众参与到生态特色产业生产经营中来,不断提高产业扶贫成效。做大做强丝绸产业园区,入园丝绸企业达13家,丝绸产量将近600万米,占广西市场份额近60%。充分发挥传统桑蚕丝绸优势,打造桑蚕丝绸休闲观光体验基地,建设丝绸博览园,着力打造丝艺特色小镇。依托现有的39个区、市、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带动群众发展娃娃鱼、香猪、灵芝、百香果等生态种养产业,推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打赢生态人居战,持续提升农村新面貌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三民”指标,整合资源、资金、人员投入,注重从生态建设的角度推进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县建立合作社260家、家庭农场158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357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示范村31个。“第一公里·路桥”桥梁建成58座,村屯道路完工416条。宽带信息网络行政村覆盖率、农户用上安全饮水率、农户通生活用电率均达100%。农村的改厕改厨达率96.46%,生活污水处理率95.58%。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大数据监控管理、责任区网格化、综合执法、建立文明曝光台等方式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形成有效的长效治理。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出动2.5万多人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3700多场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采取“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全县布设专用机械化垃圾收集桶5100多个,垃圾清运形成自动装载,全程GPS轨迹定位管理,收集处理率达92%以上。

  打造示范提升新型农村品质。投入资金着力提升新农村面貌。重点打造了“水韵瑶寨”“醉美瑶乡”“桃梨橙柿生态农庄”“东乡积翠”“羽生谷生态养生休闲基地”等一批新农村宜居宜游示范点,通过示范点带动,带动全县135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约900元。

  打赢生态保护与修复战,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加快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在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组织动员贫困人口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提高贫困人口收益水平。近3年来,全县投入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共计达3.5亿多元。

  加大贫困地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力度。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优先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保护人员,增加贫困人口保护生态获取的劳动报酬。2018年全县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共计505.6万元,已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456.12万元,发放率达90.2%。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地有序流转,鼓励贫困人口将林地经营权入股林业专业合作社,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有关工作,不断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近年来,全县贫困群众通过林地流转、以林地经营权入股林业合作社的群众将近 1.1万户。

  打响生态文明思想战,凝聚生态脱贫新共识

  大力宣传绿色生态理念。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当中,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态文明素质。目前在全县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各村(社区)中形成了绿色生态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的浓厚氛围。

  培育绿色生态生产方式。结合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加强农业生产对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及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引导群众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等农资物品,在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确保当地农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品质。积极融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长寿之乡、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等生态元素,打造生态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链。目前,全县重点推进灵芝、山茶油、有机大米、娃娃鱼等20多种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综合开发,实现年销售额超过1.1亿元。

  倡导生态绿色生活方式。打造一批生态休闲公共服务设施,推动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齐头并进。目前,在全县9个乡镇分别打造一批林荫健康步道、太阳能路灯、群众文化舞台、花园绿地等,带动贫困群众不断融入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打赢生态扶贫整治战,实现生态与脱贫双赢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导向,着力发展绿色环保、高端低碳的生态工业,严把项目准入门槛,不断建立健全工业准入机制;重点抓住生态农业产业保护,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准入机制,加强绿色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已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产业准入机制、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6方面的制度机制。

  加强过程监管。把环保部门作为脱贫攻坚产业专责小组重要成员,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的生态环保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全县脱贫产业始终保持绿色安全品质。全县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群众产业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成效列入对全县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的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打造亮点、取得实效的给予加分,对工作不实、影响全县生态创建及脱贫成效的,及时追责问责,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目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