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各部门各单位以主题教育实效取信于民
广西日报  2019-08-02 09:28:26

  本报记者 蒋 秋 龚文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区各部门各单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主题教育实效取信于民。

  信访为民 开展化解矛盾攻坚战

  自治区信访局以主题教育为动力,以“守初心、聚民心、信访为民”专项行动为抓手,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把“切实解决信访矛盾,回应群众诉求”作为出发点,有效提高我区信访矛盾化解质量,使信访群众真正实现“事结心结”。截至目前,今年筛选出来的184件历史难案、“骨头案”已化解71.91%,较往年提高了1倍多,在质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为了破解多年来一些信访事项空转、流于程序性办结、没有实质性回应群众诉求等问题,该局创新工作思路,通过点名交办、提级包案、认领包案、将积案化解纳入巡视范畴等方式,多元推动信访矛盾实体性化解。

  该局还分成8个督查组实地走访了14个设区市工作进展缓慢重点地区、复杂疑难重点案,采取“六查”方式,直面信访矛盾、群众诉求,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自治区信访局以人民满意为导向,加强基础设施标准化、基础业务规范化、信访队伍专业化等“三化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窗口”,努力探索“最多访一次”。为了解决群众“访累”的突出问题,该局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推动领导“面对面”下访群众;变“走访”为“网上访”,通过视频和网上信访手机客户端,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反映诉求。

  此外,自治区信访局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扶贫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领域群众信访诉求的解决。

  民政爱民 救助兜底助脱贫攻坚

  自治区民政厅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紧盯脱贫攻坚,紧盯困难群体,牢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该厅积极完善低保制度,制定了《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因病因老返贫致贫对象低保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和财产认定办法(试行)》,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低保立法,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更好地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兜底保障作用。聚焦深度极度贫困地区,聚焦贫困群众,实行“低保兜底七个一批”,为因残、因病、因老等返贫致困的群体提供兜底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农村低保对象人数为183万人,其中属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15万人,农村低保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重合率为63%。积极推进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的提高,想方设法使更多处于低保边缘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纳入低保范围。目前全区有12个市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截至今年6月下旬,全区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已经达到每人每年4260元。

  与此同时,该厅还着力推行服务基层农村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改革,针对一些困难群众由于居住地偏远,或者行动不便,到乡镇政府申请低保存在一定困难等问题,利用微信服务号开通低保网上自助申请平台,困难群众通过手机“刷脸”就可以申请低保。推行“容缺受理”“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的低保申请改革,进一步拓宽、畅通低保申请渠道,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村、足不出户就可以申请低保。

  问需于民 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今年是残联的“改革年”。自治区残联突出“改革年”特色,将主题教育与“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专项改革工作结合起来,将集中专项调研、集中检视问题、集中整改落实贯穿工作始终。通过组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督促指导基层残联工作,走访倾听残疾人呼声,帮助困难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自治区残联在全区建立10个县、村级联系点,通过深入联系点召开调研座谈会、政策解读会、入户调查、接访约访等方式,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和“走转改”专项改革调研。6月24-28日,自治区残联组成5个专项调研组深入桂林市灵川县、防城港市防城区、百色市德保县、河池市东兰县、崇左市龙州县开展主题教育和“走转改”专项改革调研,共召开5次座谈会、10场政策解读宣讲会,为500多名残疾人专委、残疾人群众宣讲助残惠残政策,深入5个乡镇5个村,入户走访25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接访约访残疾人15人,现场解决问题12件,协调解决问题12件,化解上访信访案件7件。

  自治区残联还建立居住地残联或社区残协工作联系制度,建立31个居住地残联或社区残协联系点,机关干部深入联系点,通过座谈交流、上门走访、参与活动等方式,面对面征求联系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代表、当地残疾人工作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拓展联系基层残联的渠道。

编辑:骆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