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国务院调查组为广西群众“健身去哪儿”把脉

2018-09-04 09:11:09 | 来源:广西新闻网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国务院调查组为广西群众“健身去哪儿”把脉

  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听取广西群众“健身去哪儿”工作汇报。广西新闻网通讯员胡雪凤 摄

国务院调查组为广西群众“健身去哪儿”把脉

  调查组考察南宁市邕江两岸柳沙公园段体育设施建设情况。广西新闻网通讯员胡雪凤 摄

国务院调查组为广西群众“健身去哪儿”把脉

  调查组参观南宁市新成立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导中心。广西新闻网通讯员胡雪凤 摄

  “健身去哪儿”?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解决群众健身需求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建设体育强国、推进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工作。

  当前,围绕群众“健身去哪儿”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深入了解各地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加快完善关于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政策,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全国各地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工作开展专题调查。

  近日,由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一行5人组成的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专题调查组到广西开展调研工作。调研组采取实地调查与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首先实地参观了南宁市李宁体育园、南湖公园健身步道、邕江两岸柳沙公园段体育设施、社区智能共享跑步机、社区健身健康中心等群众健身场地设施,并参加南宁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导中心揭牌仪式。

  随后,调研组前往北海市,参观了海滩公园及红树林健身步道、北海市足球小镇、海浪阳光体育训练基地、银海区3+2工程、市花公园等群众健身场地设施,并在北海市召了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专题座谈会。会上,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北海市体育局、规划局、住建局、城管局和合浦县文体局等五个单位汇报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

  自治区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意文就我区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卢意文介绍说,近年来广西全面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多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成效:一是启动新周期群众体育发展规划的文件编制工作,为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实施健康广西体育惠民工程,推动全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全区公共体育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三是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进一步为广大群众提供健身便利。

  据统计,2016—2018年,通过多方努力,共筹措6.0374亿元(2016年1.6946亿元,2017年1.8204亿元,2018年2.5224亿元)建设和补助资金,支持城乡基层建设50个县(市、区)级体育场馆设施,23个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项目,20个体育休闲公园,7个民族传统体育基地,14个健身步道,74个街道(社区)全民健身广场暨街道(社区)多功能运动场,9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81套全民健身路径,1171个村(屯)级篮球场,3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安装了3338套(个)全民健身器材等5391个健身场地和健身设施。同时,推动各市、县(市、区)积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基层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底,全区12642个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设施,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86.6%;1716个社区建有公共体育设施,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为88.87%;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2平方米,比2013年增长20.34%。全区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卢意文表示,广西的群众“健身去哪儿”的民生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群众体育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也亟需加强,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仍任重道远,建议国家层面给予研究和完善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含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等相关专项配套规划和政策的同时,根据广西位于沿边、沿海、西部地区及少数民族众多等特点,在政策、资金上逐年加大对广西体育基础设施、民族特色体育场所项目和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的支持力度。

  调研组在初步了解了广西群众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情况等的基础上,对广西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赞扬我区的社区智能共享跑步机、社区健身健康中心、北海市足球小镇等有创新、有亮点。(胡雪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