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桂港澳合作成为广西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

2018-07-16 10:21:18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广西日报记者 杨 秋

  7月8日,在南宁市农本方中医诊所内,不少市民在向医生咨询三伏天如何进行针灸的相关事宜,出诊的医生一一给予解答。2017年7月,随着首个桂港CEPA(《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关系安排》)服务业合作项目——香港农本方中医门诊落户南宁,越来越多的南宁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港式服务”的医疗服务机构带来全新的诊疗体验。

  当前,广西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全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为载体,内聚外合、纵横联动,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上下更大功夫、取得更大实效。东融,就是要主动融入对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015年,《CEPA服务贸易协议》正式签署,赋予广西19条先行先试政策,这为广西与香港、澳门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合作开辟了新空间,创造了新机遇。近日,记者从自治区商务厅了解到,广西利用CEPA先行先试政策契机,积极扩大与港澳经贸交流与合作,桂港澳合作亮点频出,正成为我区对外开放合作的新热点、新高地。

  自治区商务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在所有投资广西的国家和地区中,香港的项目数、合同港资金额和实际利用金额均排在第一位。香港企业在广西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力、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今年1-5月,香港在广西投资新设企业35家,合同港资23.41亿美元,占广西合同外资总额的96.96%。截至今年5月,香港累计在广西投资设立6831家企业,合同港资264.55亿美元,占广西合同外资总额的59.65%。澳门累计在广西投资设立企业343家,合同澳资5.95亿美元,投资领域主要涉及制造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等。

  2015年至2017年,广西备案或核准对香港投资企业及机构26家,协议投资总额6.32亿美元。

  自治区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桂港澳经贸合作新平台正在形成。2017年5月,我区评选出5家第一批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这5家示范基地在桂港澳商贸物流、创意旅游、金融、跨境电商、检验认证等方面各具特色,示范效应初显。北海-澳门葡语系国家产业园首个项目——葡语系国家产业园农林产品加工、保税物流项目,顺利完成首单货物贸易;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积极打造桂港科技创新重点合作项目;广西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打造的广西新能源电动车产品质量检验中心项目,为贵港市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食品、农产品和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检验检测认证和科研培训等服务;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每年举办的“十如论坛”,成为了国内外纺织业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桂港澳合作的新抓手、新平台正在逐步形成。

  桂港澳产业合作领域逐步扩大。我区通过桂港澳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吸引了一批港澳企业到广西投资兴业,在金融、文化旅游、检测等服务业领域和商贸物流、农业、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合作领域形成了一批合作项目。

  “广西制造”品牌通过港澳平台走向世界。梧州市已连续8年组织企业参加香港国际钻石、宝石及珍珠展和国际珠宝展,成功将梧州宝石推向国际市场。2017年,北海市利用香港春秋季电子展打包推介北海电子产品区域品牌,受到全球各地买家关注。全区连续3年组织企业参加“香港美食博览会”,成功推广“广西特产”品牌,广西螺蛳粉等产品受到香港市民热烈欢迎。“广西制造”正通过香港和澳门,逐步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桂港澳经贸交流往来日益紧密,合作交流机制不断完善。港澳工商各界人士频繁访问广西,香港特区政府在南宁成立了驻广西联络处,港澳越来越多的机构与我区相关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桂港正携手推进南向通道建设,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香港各界积极参与南向通道建设。2017年11月1日起,北部湾港-香港“天天班”班轮正式开行。今年1-6月,北部湾港-香港航线已累计开行133班,当前每周开行6班。2017年底,广西在香港举办南向通道建设推介会,香港物流、港口等商协会和企业、外国驻港商会等表达了参与桂港基础设施、航运物流和产业合作的强烈愿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战略等,为广西与香港、澳门的多方位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广西是距离港澳最近的西部省份,是港澳企业开拓东盟国家和西部地区市场的最佳“跳板”。在开放合作中,广西将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等,吸引更多的港澳客商来广西投资,扩大我们的“朋友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