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甘蔗种植插上气象科技翅膀

2018-06-22 11:24:27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广西日报记者 周 映 通讯员 黄姿娜 卢伟萍

  “一个星期不下雨,甘蔗都想哭。”今年6月初,广西大部分甘蔗种植区气温明显偏高,降雨量偏少,种植户干着急。特别是在主产区崇左市,当地糖厂负责人和甘蔗种植大户在气象服务微信群里商量,准备实施灌溉。

  “建议此时无需灌溉,预计大部甘蔗种植区在5日下午开始有较大降雨过程,降雨能满足未来10天甘蔗生长需水量。”结合天气预报、甘蔗长势及土壤墒情实况等监测信息,气象工作者在群中回应。

  降雨如期而至。崇左市糖厂负责人和甘蔗种植大户采纳了气象部门的建议,未实施灌溉,节约了每亩近50元的成本。

  广西蔗糖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2/3,全区近半数的人口从事与蔗糖相关的产业。对此,自治区气象局构建起甘蔗智慧农业气象大数据系统,确立全国甘蔗智慧农业气象数据标准和规范,并利用甘蔗种植区农业气象自动观测数据开展甘蔗气象灾害和长势定量化监测评估与标准编制、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等。

  今年2月,自治区气象局获批联合云南、广东、海南成立中国气象局甘蔗气象服务中心。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5个特色农业气象中心之一,广西气象部门围绕“甜蜜事业”开展智慧直通式服务迈入了探索建设的快车道,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了更足的底气。

  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匡昭敏介绍,自治区气象局还研究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和面向对象遥感分类技术的甘蔗种植区域识别、面积提取的技术方法与模型,实现了全国及全球甘蔗主产国甘蔗种植分布提取和种植面积估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球、全国和省级的蔗糖产量预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当年的甘蔗收购价格、食糖价格和进口配额等调度计划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

  “甘蔗处于哪个生长期,生长情况如何,株高、密度、叶面积等各项指标都在气象部门的掌握之中。”匡昭敏说,特别是叶绿素的含量,表征了生长发育状态并直接影响产量。如果遭遇气象灾害等影响,通常最快体现在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上。“甘蔗对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相当敏感,由于叶绿素和红外光谱有强烈的响应关系,这就为致灾指标的确定及卫星遥感长势监测和灾害评估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崇左市扶绥县“甜蜜之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南宁市武鸣区宁武镇新甫村的“双高”示范基地,自治区气象局开展了甘蔗智慧直通式气象服务示范点建设。到目前,已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智能决策和实时服务,实现气象与农业生产在精准化和规模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方面的深度融合,“智慧农业气象”初现雏形。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广西气象部门研发的甘蔗灌溉用水量智能预报系统。“该系统可与糖料蔗‘双高’基地的智能灌溉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根据甘蔗生长需要进行水肥药一体化、精准化智能节水灌溉,被称为‘种田神器’。”匡昭敏说。

  “6月中下旬甘蔗正处于茎伸长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候,土壤相对湿度在70%是最理想的。”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锡川表示,公司主体经营的6300亩“双高”基地是“甜蜜之光”示范区的核心区,气象部门自动监测设施实测当前的土壤相对湿度只有45%,而且预报未来几天都将维持高温炎热天气没有降水。“甘蔗灌溉用水量智能预报系统根据需水量模型计算出了每亩甘蔗需要灌溉43.9至52.2立方米的水量,安装在甘蔗地里的田间滴灌溉系统就自动启动,省时省力。”

  该系统一经面世,当地相关公司纷纷与气象部门合作,先后建立了4个甘蔗智慧直通式气象服务示范基地,使甘蔗种植区提高肥料利用率30%以上,节水50%以上,降低人力成本80%。

  下一步,气象部门将加强甘蔗农业气象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开展甘蔗气象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建设,编制甘蔗气象服务规范与标准,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业务产品精准化能力和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区域、省、市、县四级甘蔗气象服务业务集约化系统建设。同时,探索气象与遥感大数据与互联网+融合方式,全力打造“服务直通式、手段智慧型、机制多元化”的现代甘蔗气象服务体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