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六周年建设硕果累累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8-30 00:08:43

  8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三场,主要介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六周年建设成果。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六周年建设硕果累累_fororder_图片3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自设立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紧扣国家赋予的面向东盟、陆海联动、沿边开放三大使命,全力推进120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累计推出了21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0项获海关总署备案,2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项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文件推广。

  六年来,广西 “试验田”种出喜人成果。在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广西与新加坡等8个东盟国家建立标准、认证交流合作机制,推出28项国家标准、4项地方标准。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方面,广西搭建“中华文化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文创平台”,建成首个面向东盟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在新加坡落地全国首个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

  六年来,广西围绕企业需求,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提升投资便利化上,推行“免审即得”等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实行“一表即入”承诺审批模式,让企业注册压减审批时间80%。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上,通过桂渝跨区域协作,推出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海事监管一体化改革,打通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最后一公里”;“药食同源”进口商品通关种类增至39种,保税仓储进口榴莲、出口工程车等新业态发力,推动贸易新业态发展。今年1—7月,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50.9亿元,同比增长26.4%。在提升金融便利化水平上,落地全国首笔“碳减排工具+可持续发展挂钩+数字人民币”贷款,企业可以通过碳减排目标指标争取低利率的贷款资金。在提升运输往来便利化水平上,在全国率先开展快捷通关改革,友谊关口岸日最高进出境车辆突破2000辆次;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累计3617.4万标箱,跻身全球集装箱港口前30强。

  目前,广西正围绕数字经济、石化化工等6条跨境产业链,让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南宁片区依托国际通信枢纽,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规上数字经济企业124家,全力打造“AI+制造”产业集群;钦州港片区加快广西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筹建,大力推进华谊、中石油等项目形成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崇左片区抢抓沿边“黄金赛道”,主攻电子信息、东盟特色加工等百亿元产业链,吸引42家东部企业“组团入桂”。 

  六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设立企业超12万家,是设立前的32倍;税收年均增长29.5%;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24.3%;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6.1%。以万分之五的面积贡献了全区42%的实际使用外资和39.6%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开放经济的“高产田”。(文/图 张燕)

编辑:林姗婷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