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小云耳成就乡村振兴大产业
来源:广西日报  |  2023-06-07 10:21:01

  原标题:广西小云耳成就乡村振兴大产业 近3年推广6814万棒,新增利润1.02亿元

  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由自治区农科院、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联合研发的“云耳优异种质挖掘与耐高温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据悉,该项目是广西首个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授权的食用菌新品种云耳“桂云3号”,目前成果已在柳州、桂林、百色、贺州、河池等地推广应用。据统计,近3年来,成果已累计推广6814万棒,新增产值3亿多元,新增利润1.02亿元,每亩云耳年增收达0.8—1.8万元,小小云耳已做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云耳是广西特有的黑木耳品种,以胶质含量高、质地柔软、口感滑润软糯而闻名,人工栽培有近千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广西本地云耳生产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人工栽培主要依靠家庭作坊式段木零星栽培,严重制约了云耳的扩大化生产。

  为保护和利用云耳这一广西重要优势特色食用菌种质资源,2007年起,项目组开始在桂西北地区开展野生云耳品种资源的收集,历经10余年的研究和驯化、筛选、试验,终于选育出中早熟品种“桂云3号”菌株。

  试验表明,云耳“桂云3号”商品性优良,每棒可产干耳50至75克,泡发率达到1:20以上;应用新技术栽培的云耳出耳周期短,比常规栽培品种黑木耳“916”早7至15天上市,原料成本降低17.1%—23.6%,且抗逆能力强、耐高温高湿,适宜在广西全区以及我国南方省份推广栽培。目前,广西已探索出“稻菌轮作”生态循环栽培模式,即在田地里夏季种水稻,秋季生产云耳菌棒,冬春季将菌棒摆放在收割后的稻田露天出耳,采摘后的菌棒废渣直接还田提升土壤肥力,达到了“千斤粮、万元田”的增收目标。

  据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统计,目前云耳已成为广西产量排名前五的主要食用菌品种,云耳鲜品年产量保持在11万吨以上。下一步,广西农业农村部门将联合科研部门进一步扩大“桂云3号”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衔接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小木耳大产业”的优势,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区贡献力量。 (广西日报 记者/唐广生 通讯员/黄奕洲 王子坚)

编辑:韦欢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