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特邀合作伙伴韩国展区。
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盟和RCEP精品展区。
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魅力之城”展区。
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马来西亚出任主题国。在会期,不少马来西亚客商与各国客商谈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周 军/摄
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区。
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展馆内景。
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筹备圆桌会会场。
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盟商品展区。
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外景。
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展区。
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为“共享RCEP新机遇,助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
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
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西部陆海新通道展区。
凝聚,绽放,繁荣。
自2004年以来,每年在金秋的广西南宁,一朵美丽的朱槿花下,承载着中国与东盟合作梦想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都会如约而至,汇聚全球商机,云集八方宾客。愈发灿烂的朱槿花,见证着中国和各国合作交流的故事。
“用足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功能,为中国—东盟乃至东亚地区经贸合作全面发展发挥更大作用。”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大会上的重要致辞,擘画了中国—东盟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更加坚定了东博会和峰会发展的方向。
十年来,东博会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从2.0版升级到3.0版,促进中国—东盟关系从战略伙伴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战略互信不断深化
东博会保持政治外交高规格,每届邀请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高规格出席,通过高层对话活动,围绕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凝聚新共识,增进政治互信。十年来,东博会共有80位中外领导人、2000多位部长级贵宾、30多个国家外交使节出席,紧扣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进程,聚焦合作热点,通过开幕大会、领导人会见、部长级磋商、主题国活动、政商对话等,推动中国—东盟友好关系持续深入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共识,发表《南宁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促进政策沟通,增进战略互信。
特别是近几届东博会举办了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经贸合作论坛及成果展、中国共产党同东南亚国家政党对话会,以及中国—文莱、中国—老挝、中国—缅甸、中国—菲律宾、中国—泰国等系列建交纪念活动等,为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助推自贸区建设结硕果
东博会落实国家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从2.0版向3.0版升级的战略部署,着力提升经贸促进功能,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尽快启动谈判。
马来西亚商人黄国隆说,2015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43箱榴莲产品来到南宁,首次参加东博会,没想到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之后他每年都来。如今,他创办了“我是榴恋”品牌,产品覆盖中国100多家商业超市。“非常感谢东博会给我们一个平台。”黄国隆说。这位马来西亚商人从“卖商品到中国”到“创品牌遍及中国”,折射出东博会升级促进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给企业带来了实惠。
十年前,咖啡、燕窝、芒果干等东盟商品通过东博会越来越多“飞入”中国家庭。如今,东盟商品以精品展示、品牌经营、跨境电商等新形象亮相东博会,实现了贸易提质升级。十年前,东盟国家以资源类、农业类商品参展为主,如今,东盟国家航空公司、旅游公司、银行等高端服务业在东盟展区大放异彩,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十年前,中国的汽车、电子电器、建材家居深受东盟采购商欢迎,如今,在第十九届东博会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文旅康养产品等,展示了双方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巨大商机,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的风向标。
十年来,东博会紧扣“一带一路”建设,突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两湾联动”等重点专题,推动了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服务中心、中国—东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加强央地合作、省际合作,促进与东盟深度合作,落地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推动了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经贸实效不断提高。
近3年来,东博会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复杂形势,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展会筹备,推动中国与东盟、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注入新能量。
3 “南宁渠道”日益通畅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仁迪是广西艺术学院的老师。在第十八届东博会上,仁迪和他的学生们在印度尼西亚开馆仪式上演奏特色乐器甘美兰,征服了现场观众。仁迪说,希望通过在东博会上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艺术。
随着中国—东盟关系不断走深走实,以及东博会影响力逐渐增强,双方民众从有温度的“面对面”交谈走向情感沟通更紧密的“心连心”。
东博会框架下举办系列会议论坛,涵盖经贸和人文相关多个领域,实现了部长级磋商以及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之间的对话沟通,建立起中国—东盟多领域合作独特的“南宁渠道”。特别是十年来,东博会推动双方在人文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发布了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联合声明等重要文件;启动了中国—东盟统计学院等机制和机构,“南宁渠道”日益畅通。
4 合作共赢功能升级
美妆展示、器械推介、美食试吃、网红直播……在第十九届东博会的韩国馆,步入展区就能感受到爆棚的人气。韩国曾于2015年首次出任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2022年韩国再度出任第十九届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东博会不仅推动了中国—东盟合作,而且在加强中国与东盟和韩国等多国的合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参加第十九届东博会的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韩在爀高度评价东博会。“韩国将持续参与东博会,加强与中国、东盟国家交流合作。”他说。
2022年,东博会积极把握RCEP生效实施新机遇,举办了RCEP专题展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RCEP国家均参展;开展了日韩企业广西行活动,日本40多家跨国公司参加;召开了RCEP经贸工商高峰论坛,发布了关于RCEP高质量实施的《南宁倡议》。东博会秘书处首次与日本多家商协会建立合作机制,首次发布RCEP蓝皮书,平台功能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拓展。
十年来,东博会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专门设立了特邀合作伙伴机制,澳大利亚、韩国、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波兰、巴基斯坦先后担任特邀合作伙伴。第十九届东博会有8个国际组织负责人或区域代表出席。东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区域外企业参展参会,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东博会按照国家对培育外贸新业态新动能的要求,建设“一个云上平台、两个实体中心”,把服务从会期的4天延伸至全年365天,打造永不落幕的东博会。其中,云上东博会实现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行,注册用户超过6万人,共“上云”企业5473家,举办了超300场线上线下经贸活动,促成了9700对精确配对。中国—东盟经贸中心正式运营,为企业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挂牌开馆,成为常态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东博会展品留购中心。(作者杨秋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