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林:百年歌圩歌不落 文化瑰宝注活力
来源:南宁晚报  |  2021-09-16 11:21:26

  原标题:上林三里壮族歌圩文化以培养年轻力量、举办大赛等方式传承民族文化 百年歌圩歌不落 文化瑰宝注活力

广西上林:百年歌圩歌不落 文化瑰宝注活力

群众在歌圩上对山歌(上林县文化馆供图)

  圩日相聚众人欢,对歌斗词心舒畅。在青山绿水的美丽上林有这么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每当圩日数百或百余群众总会自发聚集在一起,用对唱山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上到天文地理、神话传说,下到岁时农事、社会生活,再到百年党史、美丽乡村,山歌主题随歌者定,唱人间喜乐,唱生活希望。这就是先后被收录进南宁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上林三里壮族歌圩。

  名人笔下的狂欢

  壮家人人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山歌好比柴和米,一天不唱难生活。上林自古就有唱山歌和赶歌圩的习惯,每年除了“三月三”,正月初一至元宵节、二月赶庙会、五月五渡河公节、八月中秋节、十月唱丰收等都会举办,也最为热闹。

  上林很多乡镇都有唱山歌的习俗,三里壮族歌圩就是其中之一。关于三里壮族对山歌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崇祯年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上林逗留50多天,他在游记中用“举国若狂”描述当地人对山歌的热闹场面。

  在上林各乡镇,每三日即有一圩。这一天,很多群众都会放下农活来赶圩,有对山歌传统的三里镇圩日逐渐衍生出了歌圩活动,大伙三五成群来到榕树下你来我往地对歌,直唱到太阳西下才尽兴而归。三里壮族歌圩一直延续至今,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已成为上林民俗文化一张靓丽的名片,曾多次登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的舞台。

  群众情感的抒发

  “昨天就是我们三里的圩日,几百人在那里对山歌,好热闹。”记者近日联系到三里壮族歌圩第七代传承人韦家林时,这位唱了一辈子山歌的老者还在为歌圩的盛况兴奋不已。

  韦家林说,圩日时,不仅有本地人,还有忻城、来宾、合山等乡镇的歌手开车甚或租车组团来对山歌,徐霞客笔下“举国若狂”的对歌场面总会不时再现。因为参与人数太多,三里镇政府在镇里专门辟了一块地修起对歌长廊。

  说起三里壮族歌圩,韦家林骄傲地称它是上林的文化魁宝。韦家林说,他从小就听着长辈和姐姐的歌声长大,人们无论是在地里劳作还是在家里做家务,都会唱上几句,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我非常理解山歌对群众的重要性,什么事都可以用山歌的形式表达,你唱玩笑我就答玩笑,你说爱情我就答爱情,有愁有恨都可能发泄表达,山歌成了情感的载体。”韦家林说,三里壮族歌圩的内容是开放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最近大家都在唱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赞美新生活的山歌。

  急需传承的文化

  三里壮族歌圩的山歌分为军山歌(三里汉人唱的山歌,当地叫做“军歌”)和壮山歌,曲调大致分为三种,也比较讲究押韵和对仗。“老一辈的人出口成歌,想到哪唱到哪。别以为即兴出来的歌词牵强,大家唱得很好听,唱的内容也很有道理,不得不佩服群众的智慧。”韦家林说道。

  聊起三里壮族歌圩的盛况,韦家林眉飞色舞,可当话题转向传承时,他还是难掩“失落”。“这是我作为传承人最重要的事,我正在努力,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山歌、接触山歌,把这块瑰宝传承下去。”韦家林说,虽然现在的三里壮族歌圩依旧热闹非凡,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场基本上都是上了一些年纪的人,很少有年轻人参与。“并不是没有年轻人愿意对山歌,可能是某些环节出了问题,他们没办法融入进来。”韦家林说,他现在已经在教授上林县艺术团的年轻人唱山歌,他们也学得不错,也很喜欢。下一步他希望可以把山歌文化送进校园。“现在县里很支持山歌文化的推广,每年都举办山歌比赛,大力宣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歌圩文化的魅力。”(南宁晚报 记者林显威 实习生王小雨)

编辑:杨永娟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