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以来,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立足南疆、面向东盟,充分发挥优势,发展对外交流,推动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城乡居民看中医、用中药获得感显著增强。目前全区建有中医类医院132家,中医类医院床位数3.78万张,比2015年分别增加24.8%、38.6%;中医类医院总诊疗量1973万人次,占全区医院总诊疗量的20%,9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城乡居民看中医、用中药获得感显著增强。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治疗率达9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两次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柳州市中医院、桂林市中医院、北海市中医院、玉林市中医院进入全国百强。
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新产品的创制,强化中医药壮瑶医药资源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研究。建有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重点研究室,中医药科技创新总体实力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药监局认定,实现国家级药品重点实验室“零”突破。
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广西是中药材之乡,原生中草药超过7500种,建有世界级药用植物园,实施“药用植物4.0计划”,建设药用植物资源库。遴选“桂十味”道地药材和31味区域特色药材,中药材种植面积约700万亩,规上中药生产企业11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区医药工业65%以上。玉林市建成全国第三大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额超100亿元,获“中国南方药都”称号。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学术传承、临床实践和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中青年临床骨干和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全区拥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2名,桂派中医大师28名,广西名(老)中医196名。
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深化拓展。实施中医药壮瑶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向海外传播。与老挝卫生部共同编写出版《老挝草药典》,推进老挝药用植物园建设;联合东盟7国150名专家编撰出版《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扩大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的合作与交流。成功举办6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论坛、3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和11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形成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领域对外开放合作格局。(广西日报 记者 吕 欣 通讯员 黄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