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区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加强假期疫情防控 扎实推进疫苗接种
本报记者 梁 莹
1月13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广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日出台的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个人防护等7项“十严格”措施,以及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及时发布广西最新信息和工作情况,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
疫情总体保持平稳,农村防控成重中之重
据通报,截至1月12日24时,全区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境外无症状感染者2例,有17名协查外省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正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全区已连续323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总的来看,当前广西全区均属于低风险地区,全区疫情总体保持平稳。
然而,我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随着寒假、春节、春运的来临,各地将迎来人流、物流高峰,加上冬春季新冠肺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流行相互叠加,全区疫情防控将面临重大考验。
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时研判部署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出台了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个人防护等7项“十严格”措施。各级各部门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持续压实“四方责任”。其中,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相对薄弱、农村居民防控意识相对不足等情况,我区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春节期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并通过发布农村疫情防控“十严格”和相关工作方案,开展重点人群管控等工作,全方位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疫苗接种扎实推进,切实保障接种安全
近日,我区启动了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据介绍,我区通过及时下发实施方案,及时落实疫苗接种专项保障经费等措施,全区共完成3.68万名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任务,并指定了1400多家接种单位,其中60%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了接种点。
通过摸底,明确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等9类重点人员作为第一阶段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全区重点人群约为206万人。
为及时处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我区还组建了由急诊、神经内科、预防医学等14个专业共100多位专家组成的自治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各地则按照要求科学设置接种点,确保各接种点按照标准配置疫苗接种和医疗救治人员,配齐相关药品和医疗设备,救护车随时驻地待命,
截至1月13日12时,全区累计接种18.16万人次,没有发生严重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偶尔出现的过敏性皮疹等反应均得到迅速有效的处置,接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我区将在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协调下,扎实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确保做到“应种尽种”,全力构建人群免疫屏障,筑起牢固“防火墙”。
避免人群扎堆,个人防护仍需加强
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多,容易出现人群扎堆现象,因此更应加强个人防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把疫情个人防护“十严格”放在第一项,就是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让人人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
对此,专家提出自觉执行个人防护“十严格”等建议。一是居民外出时牢记随身准备一次性医用口罩,在公共场合以及各类会议场所等密闭环境和人员聚集场所,按要求正确佩戴口罩;二是培养良好餐饮习惯,提倡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吃熟食;三是培养不随地吐痰,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家庭清洁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四是不聚集不扎堆,家庭聚餐减少在10个人以内,鼓励在当地过节,提倡网络拜年,减少旅途和聚集感染的风险;五是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全程佩戴口罩;六是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主动配合各类场所测量体温、登记信息、佩戴口罩等防控要求,从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等,要按照要求实行相关的健康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