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烈日炎炎,在德保县那甲镇艾屯村,田间绿油油的桑树生长正旺,(粤桂)村集体桑蚕项目产业园蚕房内,一排排簇架已经结满蚕茧。
“我们上半年养殖6批共89张蚕,收入11万元。下半年计划再养殖7批,预计可收入15万元。”艾屯村第一书记李孙光盘算着村里的收入:“有桑蚕这个大头,我们2019年整村脱贫。”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2018年上半年,艾屯村贫困发生率为30.31%,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改变,源于深圳南山区的对口帮扶。2018年12月,艾屯村利用南山区帮扶的55万元资金,以及上级扶持资金20万元,建立村集体种桑养蚕产业园,基地占地10亩,建有大蚕房面积29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6间460平方米。
2019年底,艾屯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78万元,纯收4.38万元。“依托桑叶,我们村还建立了畜牧养殖产业基地,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肯定超过5万元。”李孙光说。
临近的大章村,同样是以发展桑蚕产业推进群众脱贫致富。
大章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由6个桑叶种植区和1个大型养殖集中区组成,也属于南山区援建的德保县(深圳)粤桂协作项目。
以南山区援助的60万元起家,大章村全力发展桑蚕产业,还带动土地比较多的7个非贫困村,组建村民合作联合社,抱团发展。目前,大章村桑园总面积达1150余亩,辐射带动8个村500户贫困户1500人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实现增收。2018年,大章村实现整村脱贫。
在示范园外的桑叶地里,64岁的村民梁乃强和其他5名村民正在埋头干活。“以前我在县城务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现在回来摘桑叶,一天就有100多元。”梁乃强说。
在大章村,他们还把桑叶玩出新花样。近年来,大章村推出“桑芽菜”产业项目,即按照“一芽两叶”的标准,将新鲜采摘的嫩桑芽经过清洗处理、真空包装、冷藏速冻后销往各地,让消费者也能吃上德保人餐桌上的“上汤桑芽”。
柑橘是南山区帮扶德保以“园”形式建设的又一个特色产业园。
都安乡土地贫瘠、道路交通不便,发展产业一度十分艰难。2016年开始,南山区帮助该乡完善交通设施,同时投入500万元,打造广东粤桂柑橘生态产业园。2017年,运营企业吸收凌雷、多益、陇干、凌圩、三合5个村集体入股产业园,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产业覆盖的问题。如今,2000多亩的柑橘树上挂起拇指大小的果子,长势喜人。目前,仅柑橘产业就为凌雷村带来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剩余4个村有望于今年11月实现2万-3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广西日报记者 凌 聪 实习生 蒋馨颖 通讯员 陈仁宝)
据了解,2016年以来,在南山区的对口帮扶下,德保县建成粤桂桑蚕示范园、粤桂柑橘示范园和粤桂高山油茶园等,让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和劳动力等方式深度参与到扶贫产业园发展,带动3.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园”增收。同时,构建产业生产、运输、销售全链条,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