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陶瓶的对话》 肖畅恒/作
②《有序风景——铁山港》 蔡群徽/作
③《汉马北望》 黄小其/作 (北海市美术家协会供图)
6月25日,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项目成果展示——“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展”在广西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北海市委宣传部为推荐单位,北海市美术家协会为展出单位,广西美术馆为支持单位。
走进展厅,古老斑驳的陶瓷、百年历史的老街、碧海蓝天下渔民丰收的景象等等,79幅色彩斑斓、以丝路精神为内核、凸显“一带一路”人文精神的精美水彩画,向人们展现了一条充满独特艺术魅力的海上丝绸之路,让人们感受不一样的北部湾故事……
1 成果展示
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工作部署,为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提高文化供给质量,推动广西文艺向高峰攀登而组织实施的一项精品创作扶持工程。该工程于2018年启动,2019年正式实施。“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创作项目”作为一个重要项目,经过层层评审,成为首批签约项目。
近年来,广西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开放发展大潮涌动,北部湾建设风生水起。北海合浦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在“一带一路”历史大背景下,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以环北部湾地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风情为主要创作符号,寻找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文化价值成为艺术家们的历史使命。
来自北海的9名水彩画艺术家以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建设成就为创作元素,以“一带一路”为主线,满怀热忱地追寻历史脚步,心怀感动地记录现代发展,以水彩画形式,进行风格多样、各美其美的创作,完成与项目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79幅。
展厅内,由“古代海丝遗存”“美丽的自然风光”“辉煌的建设成就”三部分组成的精美作品,以其润透、柔美、阳刚大度的风格抓住人们的眼球。
在“古代海丝遗存”主题展览区里,冒雨前来观展的周女士反复观赏,她对记者说:“很遗憾没有能去合浦汉代博物馆看实物,这次看了画展,弥补了遗憾,也让我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和缘起有了进一步了解。”
“这是广西首次以单一画种完成的自治区级重要文艺创作项目,也是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广西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陈毅刚说,“这些作品生动反映北部湾的历史文化和当代风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每位画家的艺术个性独具一格,作品水平整齐,充分体现了被誉为‘北部湾画风’的北海水彩画的艺术面貌和创作实力,这批作品整体上达到了项目的预期效果。”
2 源于生活
艺术源自生活,源自画家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热忱,而旖旎的风光、厚重的历史、多彩的文化、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则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灵感。
自项目启动后,北海美术家协会通过采风写生、交流汇报、学术研讨等方式,推动艺术家积极参与该项目创作。去年6月,由该项目组组长、北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肖畅恒带队,艺术家们分别赴北海合浦、防城港、钦州等地采访,收集了大量一手素材。“在写生的时候,艺术家面对不同的体验,从题材到内容,从表现形式到表现手段、材料,都是根据具体情况有感而发的,能够看出不同的生活给予艺术家们的启发。”肖畅恒说。
参与此次画展的艺术家多为北海水彩画主力画家,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实际问题。画家包建群表示,他对“古代海丝遗存”内容接触不多,为此他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查看有关图片,并多次到合浦汉代博物馆近距离观察每一件实物,感受那个年代的气息,让自己的作品在画面处理上更具说服力。
包建群将更多笔墨凝聚在北海老街。在他看来,这条有着中西合壁骑楼式建筑的百年老街,是中西文化的交汇,更能体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延续。他的两幅表现老街的作品《街谈巷说》《后港前街》,通过散漫的结构、柔雅的色彩将过去和现在巧妙融合起来,让我们看到岁月静好的真情世界。
长期生活在北海的北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张虹,将焦点定格在自己熟悉的港口建设上。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北部湾港》和《古老渔港》以扎实的造型功底、娴熟的水彩画技法引起人们注目。《北部湾港》以港口码头的龙门吊为主线,用红色基调、粗犷线条及充满张力的艺术手法,使钦州港现代化集装箱港口一派繁忙的景象跃然纸上。而《古老渔港》,画家想表现的是现代化灯光渔船和传统小渔船,休渔期间在古老港口休渔避风、相依相存的情景。画作采用了暖色调,带着少许中国画写意手法,通过黑白灰红的强烈对比,构成了古老港口充满生机的繁华景象。
青年画家罗希原是中国画画家,“这次我尝试把中国画的审美观念和技法融进水彩画创作中,使作品更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罗希告诉记者,如何使主题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同时突出艺术个性,一直是她在创作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这次创作中,她以自己对北部湾的认识和体验,用独特的角度和眼光,表现出不一样的北部湾之美。
在“辉煌的建设成就”主题展览区,罗希站在她那幅《邮轮码头》作品前对记者说:“为了表现邮轮码头的繁忙景象,我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中国画位置经营和留白处理,力争突破水彩画在主题创作中的局限。”
有“情”才有艺术。美术教师韩兆业谈起创作体会,深有感触。他在数次采风中,真切地感受到古老深沉的北部湾正喷发出勃勃生机,他说:“这份情感让我有了创作冲动与灵感,成为我坚持到最后的精神支柱。”他始终认为,情感要贯穿创作的始终,否则只是个画匠。
正是因为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务实精神,才有了这些记录、展示广西环北部湾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焕发青春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一幅幅优秀作品。肖畅恒认为此次展出的意义在于,“体现出北海水彩画团队的较高水平,每位艺术家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使人们看到了他们探索的足迹,看到了不断了解‘一带一路’深刻意义的过程。”
3 融合中西
水彩画起源于西方。明清以来,西学东渐,19世纪末随着北海口岸的开放,西方水彩画也随之传入北海。真正意义上的北海水彩画,是20世纪末改革开放后融合中西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随着北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北海水彩画家们的不断努力,先后有不少篇幅大、形式多、水平高的水彩画作品问世,广受欢迎。1992年,北海水彩画画家受文化部邀请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2010年,北海水彩画第二次进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和研讨会,北部湾水彩画基本形成了稳定的画家群体。
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过往,阳光、沙滩、渔港、骑楼、疍家文化、海洋文化等具有地域性的视觉符号,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这些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让北海水彩画艺术家思如泉涌,他们以现代构成和传统水彩画相结合的手法,使水彩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北海水彩画具备了鲜明的地域文化价值和审美取向,形成了一个反映北部湾风情,具有独特艺术特点的画种。
多年来,众多北海水彩画作品入选全国各类美术大展并获奖。其中,在原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历届全国美展中,共有33件作品入选、获奖,还曾入选原文化部全国画院美术创作优秀扶持项目。
此次“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创作项目”的实践,极大促进了北海水彩画家的创作积极性,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将千年历史的“古丝路”与激情涌动的“新丝路”衔接起来,让北海水彩画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使“海丝路”文化有了“变”与“不变”的生动注脚,北部湾发展也有了开放包容、情牵世界的生动表达。(广西日报记者 张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