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日报记者王志鹏
在首府南宁,文明礼让已蔚然成风,在金源CBD楼下等候电梯的人群主动排队;在地铁1号线埌东客运站站台上的乘客耐心排队,有序依次上下车……如今,礼让不仅在斑马线上,还延伸到了楼宇、地铁站、街巷里。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展“礼让”内涵,从“礼让斑马线”升级为“五个礼让”的文明新风,“五个礼让”示范创建活动更是让“礼让”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南宁市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实践活动。
“一”变“五” “礼让之城”温暖有风度
“环境干净整洁,市民恭谦有礼貌,尤其是过马路的时候,公交车和出租车远远就会减速礼让。”已经在南宁居住两年的李女士说,南宁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礼让让她倍感温暖,也让她下定决心在这里养老。
自“礼让斑马线”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来,公交车和出租车行业率先响应,不少私家车也在活动号召下加入礼让活动,短时间内就让“礼让斑马线”成为文明南宁的一张新名片。
2016年起,南宁市将“一个礼让”升级为“五个礼让”,把“礼让斑马线”活动拓展为“斑马线前讲礼让、行车会车讲礼让、有序排队讲礼让、乘坐公交讲礼让、乘坐电梯讲礼让”文明实践活动,力争将南宁打造成温暖而有风度的“礼让之城”。
为了推动首府南宁“五个礼让”活动升级、提质、扩效,发挥行业文明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2018年,我市组织交通、文化、旅游、卫生、政务服务等19个重要窗口服务行业以“因爱而行点赞南宁”为主题,围绕“五个礼让”的内容,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带动全体市民自觉践行“五个礼让”活动,形成文明礼让的良好氛围。
在斑马线、在路口、在电梯、在地铁、在公交站台……如今,处处讲“礼让”已经成为南宁人的生活习惯,也涵养出南宁文明的新风潮。
重承诺 斑马线前文明新风尚
6月16日,南宁白马公共交通有限公司6路公交车驾驶员陈建新驾驶公交车通过民族朝阳路口右转的人行道时,提前减速,礼让行人。陈建新表示,平时通过这条斑马线的行人较多,礼让行人早已成为他的习惯,“公交车服务市民,礼让斑马线可以让大家享受到更优质的公交服务。”
为发挥行业率先示范作用,我市组织全市4388名公交车驾驶人和1.8万名出租车驾驶人签订礼让斑马线承诺书,把礼让斑马线纳入企业和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范畴,同时,在全市2700多辆公务车和执法车贴上“我礼让我自豪”车贴,推动“礼让斑马线”在公交、出租汽车行业、公务车率先落实。
同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也在双拥路的人行道旁检查公交车礼让情况。目前,斑马线礼让情况已经纳入南宁市公交车日常管理工作。根据今年4月的检查结果,在受检的1419辆次公交车中,礼让率达到99.93%。
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礼让斑马线活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车辆加入,不少私家车驾驶员开始主动礼让行人,让斑马线更加安全、出行更加便捷。身着马甲的文明引导志愿者们也频频出现在斑马线前,引导车辆礼让行人。
针对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不自觉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不停车让行,以及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等交通陋习,交警部门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充分利用路面各类监控视频,加大执法力度。
传文明 “礼让”改变南宁人生活
“每天早上8点半到9点是高峰期,大家都会自觉在电梯厅门口排队。”在金源CBD工作的市民卢先生说,“深深地感到这种文明行为已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
“现在需要站务员提醒的人越来越少了。”市民刘女士说,她每天都要乘坐地铁1号线在埌东客运站站和金湖广场站之间往返通勤,最初在埌东客运站站候车时,站务员要不断提醒乘客在屏蔽门两侧排队等候,现在这种提醒越来越少,大多数乘客都自觉排队。
晚高峰金湖广场站经常有大量乘客进站乘车,大家更是会自觉排队接受安检进站,疫情发生后还会主动拉开间隔距离。“有时候队伍会排得比较长,每个人都会自觉排队,没人插队。感觉这种场面特别能体现文明,特别能彰显南宁人的素质。”市民刘女士说。
针对电动自行车不礼让斑马线比例较高的问题,我市交警部门此前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电动自行车的通行规则作了更为严格的规定,明确了今后电动自行车也要礼让斑马线,车辆在行经斑马线时,遇到行人通过需停车让行;从斑马线通过路口、路段时,要主动避让行人。
礼让成为新风尚,离不开大家的自律自觉,更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这不仅彰显了人们相互之间的尊重,还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