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文化建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广西日报  2020-06-03 16:26:38

  原标题:以文化建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绚丽多姿的花鸟图、俏皮可爱的十二生肖……一幅幅制作在服饰、手提包、丝巾、抱枕等物件上的绣品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这些绣品都出自2019桂绣培训班的黄姚镇凤立村妇女之手。

  “带着娃,绣着花,用针绣出小康家”。今年初,村里又有一批妇女从桂绣培训班结业,她们当中有刚出月子带着宝宝来学习的年轻母亲,也有母女俩同时上阵的“母女档”,30多名妇女利用掌握的刺绣技艺,绣出精美的手工桂绣服、桂绣包,在市场上广受热捧。

  这是广西博物馆联合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开办“传承技艺 唤醒记忆——文化技能扶贫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织绣培训”的成果,通过“博物馆+政府+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开展扶贫,既保护、传承和发展织绣技艺,培养民族民间织绣传承人,又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变贫穷面貌。

  凤立村妇联主席黎洪兰说:“教会我们本领,我们就要一针一线绣出幸福。”凤立村2015年经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6户1478人,到2019年已经脱贫摘帽挥手告别了贫困。

  几年来,广西文化部门一直致力于将“文化种子”播撒到乡间田野。

  非遗产业链使手艺变“现”,从而推动贫困地区脱贫。除了黄姚镇凤立村,广西还在田东、龙州等地区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作坊、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示范户80多家,其中龙州县(壮族织锦技艺项目)被列入全国“非遗+扶贫”10个试点省份之一。

  文艺助力脱贫攻坚,激发内生动力。广西是扶贫攻坚主战场,近些年来,自治区文联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和文艺惠民活动,全国文艺名家、广西文艺工作者等到扶贫点开展文艺培训、慰问演出、培训辅导、赠送文艺作品等活动。区直文艺院团结合典型事例,创作出一批场面宏大、格调高雅的民族文化作品。2018年《懒汉脱贫》登上中央电视台三套栏目,壮剧《黄文秀》(片段)在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中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献演,歌曲《第一书记来山乡》被评为2020年美丽广西优秀原创歌曲,精准扶贫话剧《大山壮歌》被列为文化部2020年剧本扶持计划10个戏剧项目之一,扶贫题材剧目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入选2019年全国现实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舞台艺术重点项目名录、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名录。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全区文艺院团开展文化扶贫惠民演出达到5964场,受益群众332万人次,覆盖全区106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区、市),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时下,广西各地乡镇村的文化广场、文化工作室、农家书屋等一到夜幕降临便开始热闹起来:广场舞跳起来,健身器材转起来……人们脸上挂着自信而幸福的笑容。

  “全区文化系统充分发挥文化部门优势,在输送文化产品同时,有效帮助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扶贫脱困。”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脱贫攻坚战中,广西创新文化扶贫思路,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2016年以来,投入连片特困地区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经费6298万元,配置流动文化车、图书车70辆;投入7.2亿多元安排贫困村建设公共服务中心2894个,实现全区贫困县(市、区)和贫困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本覆盖的目标任务。

  这位负责人说:“我们发挥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的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以文化自信引领脱贫攻坚。”(记者 张天韵)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