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报道(骆秋妤 通讯员 黎俊良):“我们村贫困群众想脱贫致富,就要先把村级集体经济搞起来。”玉林市兴业县南村“第一书记”罗政说。2015年,驻村后,罗政发现村级集体经济为零一直是制约南村脱贫攻坚的短板。
由于受观念、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南村成为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片空白的“空壳村”,发展路子不宽,村民收入来源少,贫困人口综合发生率一度高达14.7%。
打铁还需自身硬,罗政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商议后,定下了南村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带领贫困群众共同致富。
2016年开始,该村通过在党校开展短期培训、邀请科技指导员到村里授课、组织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考察学习等形式,让村干部拓宽发展思路、更新发展观念、借鉴先进经验,锻造一个事业心强、有经济头脑的村(社区)“两委”班子。
依托地理优势,该村党总支部牵头推行“党支部+公司+村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率先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金丰浩”牌粉蕉种植示范基地,以特色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另外,不断扩大粉蕉种植示范基地的规模,成功创建了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四星级核心示范区——兴业县蕉海蔗林农业示范区,树起了南村乃至广西“蕉海蔗林”的品牌,为该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可学习、能复制的好路子。
随后,南村又进一步拓宽思路,将上级扶贫产业资金投入到春茂公司养鸡、富泰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村与公司成了“合伙人”,贫困户由农民变股民,每年可保本分红10%,这一举措,使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双双增收。另外,该村还通过投入300多万元实施建设粉蕉苗圃大棚出租、自主进行粉蕉甘蔗轮作、购买商铺、入股光伏等项目,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
目前,该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近9000元。截至目前,南村142户贫困户530人仅剩1户1人未脱贫,贫困人口综合发生率降至0.03%。
从昔日的“空壳村”,到如今有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收、村民致富的“富裕村”,南村的变化是兴业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兴业县采取“自主经营发展型、资产入股分红型、龙头带动发展型、集体资源盘活型、联村共建抱团型、示范带动增收型”等模式,不断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从而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目前,该县今年中央、广西壮族自治区扶持的19个集体经济项目和1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项目正有序推进,12个预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