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有大学问的地方”磨砺初心
广西日报  2019-02-13 10:58:02

  本报记者 王春楠 通讯员 刘 骁

  2月9日,正月初五,刘晓宇背着行囊,又从南宁下乡了。临行前,他往包里塞了一本《梁家河》:“迷茫犹豫时,我总能从这本书里汲取力量,感受指引。”

  这个“90后”小伙子,是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者徕行政村第一书记。驻村快一年,从首府钻进山沟,他干得劲头十足。在他带动下,全村2018年的贫困发生率从年初的26%降到年末的2.7%以下。

  记者问刘晓宇,做好第一书记有啥诀窍?他卖了个关子:“进村走一趟,你就明白了!”

  吃透村情摸清民意

  10日清晨,刘晓宇骑着摩托车,搭着记者进了山。

  从隆林县城到者徕村,有几十公里山路,者徕村10个自然屯,又分散在不同山头。为方便走访,刘晓宇买了辆二手摩托车。全村187户贫困家庭,每户家里几口人、种养什么、缺什么、困难在哪……他很快捋出了一本明白账。

  白雾茫茫,路窄道险,山道右侧便是悬崖,记者有些心惊胆战。“别担心,我一开始确实摔了几次,但跑多了,现在已经车技高超。”他哈哈一笑。

  一个半小时后,终于进了村。此时正值饭点,村民们见刘晓宇经过,喊他吃饭的招呼声此起彼伏。(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走村入户难免碰上饭点,村民多拿双筷子是尊重你,如果每次都拔腿就走,别人容易多想。”刘晓宇说,“吃饭也不是目的,饭桌上多和大家聊聊家长里短,听听他们诉求,方便以后做工作。”

  当然,有些饭坚决不能吃。“比如各种名额指标评选的前后时间,或者专门来请我,肯定不会去。”

  “拿货”上网为民谋利

  走进村民韦德才家,厨房里挂了几十斤熏肉和香肠,香气四溢,一派丰年稔岁景象。

  每年春节前,者徕村家家户户都会做熏肉。“今年过年前,刘书记让我多做点熏肉,说帮拿到网上卖。”韦德才说,他做了200斤熏肉,天天看到刘晓宇在网上推销吆喝。很快,熏肉销售一空。

  韦德才一算账,这批熏肉卖了9000多元,刨去本钱5000多元,挣的钱比自己打工一个月的收入都高。

  “书记,你也帮我想想办法挣钱嘛!”看到韦德才赚了钱,村里的贫困户贺超见着急了,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刘晓宇告诉他,村里今年要建一个县级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综合服务站。“到时候,在网上买啥卖啥都方便。”他亲热地鼓励贺超见,“你养好鸡鸭和扶贫猪,种好经济作物,销售包在我身上!”

  “在为群众谋利益、护利益、创利益,党员干部要做在前面,帮在前面。”刘晓宇说,这几天,电商服务站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更多特色农产品将从这里走出大山,为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

  卡住规矩增强党性

  当天下午,刘晓宇带着记者去找村民韦德票,想商量取消韦家的低保。

  韦家共4口人,之前日子过得艰难,被纳入低保救助。这几年,韦德票努力上进,在县城做起小生意,前段日子还买了辆小汽车。

  “按照规定,开了店、买了车,就不能享受低保了。”一路上,刘晓宇都在琢磨怎么开口。

  “我也想主动退低保。”没想到,一见面提起这事,韦德票非常配合,“我家现在已经不算困难,再吃低保不好意思。”

  准备了半天的说辞没派上用场,但刘晓宇挺高兴。“做事要服众,就必须一碗水端平。”他说,基层工作就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守住村规民约,“该做的事不能耽误,不该做、不能做的事,也绝对不妥协。”

  去年底,刘晓宇发现者徕村“两委”班子和驻村队员之间,由于沟通不畅存在一些问题。在他带领下,从今年起,村“两委”每周三集中办公。村民有意见建议,可以直接来提;没人上门时,众人就进行学习交流。

  “现在,我们班子更团结,在村民中的威信也更高了。”者徕村党支部书记卢荣保说,“关键少数”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第一书记刘晓宇不含糊!

  要来“红利”发展经济

  一走近贫困户韦尚荣家猪圈,5头肥猪就哼哼唧唧地凑过来讨食。“去年9月,我领回这批扶贫猪。”韦尚荣算着账,“再过几个月,每头猪养到260斤就能出栏,最低回收价8元一斤,能卖上万元。”

  2018年,刘晓宇牵头为全村23户贫困户争取到粤桂扶贫黑猪115头。一些没领到“扶贫猪”的群众说也想养,他就以个人担保形式,又从养殖公司为11户群众赊回52头黑猪。

  “为了村子发展,要项目和补助就该不遗余力、理直气壮!”凭着这份底气,他向水利部门争取了200多万“坡改梯”资金,让全村300多亩贫地变沃土;

  他向农业科技部门要来了5亩黄金百香果苗,让村民试种经济作物新品种;

  他还和隆林商务局签了合同,鼓励村民种植辣椒新品种,以保底价收购。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刘晓宇的工作笔记首页,工整地抄写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初心”。

  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惠农政策、村情民意、生产技术、培训方案……翻开这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着刘晓宇大半年来的成绩单,也记录着沉甸甸的第一书记责任。

  “这个刘书记,真是尼的呀!”记者傍晚临别时,遇到村里80多岁的壮族老奶奶王亚道。提起刘晓宇,老人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一朵花。

  ■记者手记

  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梦想,在这里发芽,又从这里出发。

  自2012年以来,全区有1.6万名第一书记、3.5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第一线,刘晓宇只是这千万名党员干部中的普通一员。

  农民的事儿不好办,农村的事儿不好理。第一书记们坚守“立根源在群众中”的为民情怀,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用“辛苦指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驻村这么久,刘晓宇说自己做的都是小事。在当天的走村入户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件小事:村里的狗看到他,都会摇头摆尾,撒娇卖萌。“乡亲笑,狗不叫”,这应该也是对驻村干部的一种肯定吧!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兴党,重在基础。广大驻村干部只有脚踏实地,讲实话,用实劲,干实事,从“小山村”中学到“大学问”,从“小事情”里感悟“大精神”,才能真正让管党治党“壮”起来,政治生态“美”起来。

编辑:骆秋妤